鉤籐簡介

鉤籐又稱釣籐、鉤丁,為茜草科植物鉤籐或華鉤籐及同屬多種植物的嫩枝條,其變態枝呈鉤狀,成對或單生於葉腋,向下彎曲,故稱為「鉤籐」。每年春、秋季采收帶鉤的嫩枝,剪去無鉤的籐莖,曬乾即可入藥。其性涼,味甘,入肝、心二經。其帶鉤莖葉含鉤籐總鹼、異鉤籐鹼、柯諾辛因鹼、柯楠因鹼、硬毛帽柱木鹼等多種生物鹼,具有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成人高血壓、頭暈、目眩及婦人子癇等症。《本草綱目》載:「鉤籐,手足厥陰藥也。足厥陰(肝經)主風,手厥陰(心包經)主火……鉤籐通心包於肝木,風靜火息,則諸症自除。」《本草正義》亦載:「鉤籐,瀕湖謂治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皆一以貫之。」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鉤籐還有較好的鎮靜作用,鉤籐煎劑可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起到鎮靜和抗驚厥作用,可制止癲癇的發生;能抑制子宮平滑肌的收縮,顯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研究還表明鉤籐還有較好的降壓作用,主要是所含的鉤籐總鹼通過降低外周阻力(早期)和減少心輸出量(後期)而起到降壓效果。以單鉤、雙鉤及與其相鄰之較細的莖枝降壓效果較好,使用老枝效果較差。同時,使用鉤籐降壓,與煎煮時間密切相關,煎煮時間過久或不夠均影響降壓效果,以煎煮在15分鐘以內為宜《本草匯言》中言鉤籐「但久煎便無力,俟他藥煎熟十餘沸,投入即起,頗得力也。」故在湯劑中,鉤籐多後下。

常用驗方:治高血壓,頭暈目眩,神經性頭痛:鉤籐15克,水煎服;治顏面神經麻痺:鉤籐60克,鮮首烏籐120克,水煎服;治小兒驚癇:鉤籐15克,龍齒30克,石膏0.9克,梔子仁0.3克,子芩0.15克,川大黃15克(銼碎,微炒),麥門冬0.9克。上藥搗為粗末,每服3克,水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溫服;治癲癇:鉤籐、蟬蛻各15克,黃連、甘草、大黃(微炮)、天竺黃各30克。上搗羅為末,每服3克,加入生薑、薄荷各少許,水煎至四分,去滓,溫服;治孕婦胎動不安,血虛風熱,發為子癇者:鉤籐、人參、當歸、茯神、桑寄生各3克,桔梗4.5克,水煎服。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