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

【出處】《本草圖經》

【拼音名】Chuān Shān Jiǎ

【別名】鯪鯉甲(《別錄》),鱧鯉甲(《補缺肘後方,),鯪鯉角(《本草衍義》),川山甲(《三因方》),鱉鯉甲(《本草經疏》),山甲(《本草求真》),甲片(《瘍科遺編》),麒鱗片鱗片隨鹼片(《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鯪鯉科動物鯪鯉的鱗甲。捕得後殺死,去淨骨肉,曬乾,即為甲殼(亦稱甲張)。將甲殼置沸水中,甲片自行脫落,曬乾;或直接用沸水燙死,取下甲片,洗淨曬乾。

【生境分佈】主產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浙江、福建、湖南、安徽等地亦產。

【性狀】甲片隨生長部位不同而形狀大小不一。呈扇面形、菱形或盾形,一般長或寬1.5~5厘米,中央較厚,邊緣較薄。背面青黑色,有縱線紋多條,底部邊緣,有效條橫線紋。腹面色淡較滑潤,中央有一條弓形的橫向稜線。角質,微透明,堅韌有彈性,很難折斷。氣微腥,味鹹。以片勻、色青黑、無腥氣、不帶皮肉者為佳。

【炮製】

炮山甲:取揀淨的穿山甲片,分開大小,另將砂子置鍋內炒至輕鬆,加入穿山甲片,炒至鼓起呈金黃色時,取出,篩去砂子,放涼。醋山甲:用上法炒至鼓起呈金黃色時,篩去砂子,立即將炮山甲片倒入醋盆內,攪拌略浸,撈出,用水漂洗,曬乾。(每穿山甲片100斤,用醋20~25斤)

1《滇南本草》:土炒,炮用。

2《綱目》:方用或炮,或燒,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或油煎,土炒,蛤粉炒,當各隨本方,未有生用者。仍以尾甲為力勝。

【性味】

鹹,涼。

1《別錄》:微寒。

2《藥性論》:有大毒。

3《滇南本草》:性寒涼,味鹹。

【歸經】

入肝、胃經。

1《綱目》:入厥陰、陽明經。

2《本草匯言》:入足太陰,厥陰經。

【功能主治】消腫潰癰,搜風活絡,通經下乳。治癰疽瘡種,風寒濕痺,月經停閉,乳汁不通。外用止血。

1《別錄》:主五邪驚啼悲傷,燒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療蟻瘺。

2陶弘景:療瘡癩。

3《藥性論》:治山瘴瘧。惡瘡,燒敷之。

4《日華子本草》:治小兒驚邪,痔漏、惡瘡、疥癬。

5《滇南本草》:治疥癩癰毒,破氣行血,胸膈膨脹逆氣,治膀胱疝氣疼痛。

6《綱目》:除痰瘧寒熱,風痺強直疼痛,通經脈,下乳汁,消癰腫,排膿血,通竅殺蟲。

7《本草再新》:搜風去濕,解熱敗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

氣血不足,癰疽已潰者慎服。

【附方】

1治癰疽無頭:穿山甲、豬牙皂角(去皮、弦)各一兩。共炙焦黃,為末。每用一錢,熱酒調下。其瘡破,以冬瓜籐為末敷,瘡干即水調敷之,諸癤瘡皆可用。(《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2治腫毒初起:穿山甲插入谷芒熱灰中,炮焦為末二兩,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半,溫酒下。(《仁齋直指方》)

3治癰疽,托毒排膿,五毒附骨在臟腑裡,托出毒氣,止痛內消:蜂房一兩,穿山甲,蛇蛻、油發(並燒帶生存性)各一分。上為末。每服二錢,入乳香末半錢,暖酒調下。(《普濟方》穿山甲散)

4治吹奶痛不可忍:穿山甲(炙黃)、木通各一兩,自然銅半兩(生用)。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計時候。(《本草圖經》)

5治乳汁不通:穿山甲炮,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單驤·湧泉散)

6治便毒便癰:穿山甲半兩,豬苓二錢。並以醋炙研末。酒服二錢。外用穿山甲末和麻油、輕粉塗之。(《仁齋直指方》)

7治聤耳出膿:穿山甲燒存性,入麝香少許吹之。(《鮑氏小兒方》)

8治瘰疬潰壞:鯪鯉甲二十一片。燒研敷之。(《姚僧坦集驗方》)

9治蟻瘺瘡多而孔小:燒鱧鯉甲。豬膏和敷。(《補缺肘後方》)

十治氣痔膿血:穿山甲一兩(燒存性),肉豆扣仁三個。同為末。米飲調二錢服。甚者加蝟皮一兩,燒入。中病即已,不必盡劑。(《本草衍義》)

⑾治喉癬:甲片五分(炙),白霜梅一個(炙),雄黃五分,枯礬一錢。上共研末。吹喉內。(《瘍科遺編》穿山甲散)

⑿治中風,手足偏廢不舉:川山甲、紅海蛤(如棋子者)、川烏頭(大者,生用)各二兩。上為末。每用半兩,搗烈蔥白汁,和成厚餅,約徑一寸半,貼在所患一邊腳中心,用舊帛裹緊縛定,於無風密室中椅子上坐,椅前用湯一盆,將貼藥腳於湯內浸,候汗出,即急去了藥,汗欲出,身麻木,得汗周遍為妙。切宜避風,自然手足可舉,如病未盡除,候半月二十日以後,再依此法用一次。仍服治風補理藥。忌口遠欲以自養。(《三因方》趁痛膏)

⒀治但熱不寒瘧:穿山甲一兩,干棗十枚。上同燒灰留性,研為細末。每服二錢,當發日,日未出時井水調下。(《楊氏家藏方》)

⒁治痢,裡急後重:穿山甲,好蛤粉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好酒空心調服。(《普濟方》)

⒂治疝氣膀胱疼痛:穿山甲(炒)三錢,茴香子二錢。為細末。每服二錢,滾水酒送下。(《滇南本草》)

⒃治婦人陰頹,硬如卵狀:穿山甲五錢。以沙炒焦黃為末。每服二錢,酒下。(《摘元方》)

⒄治痘瘡變黑:穿山甲,蛤粉炒。為末。每服五分,入麝香少許,溫酒服。即發紅色。(《仁齋直指方》)

【各家論述】

1《綱目》:穿山甲,古方鮮用,近世風瘧瘡科通經下乳,用為要藥,蓋此物能竄經絡達於病所故也。諺曰:穿山甲、王不留,婦人食了乳長流,亦言其迅速也。李仲南言其性專行散,中病即止,不可過服。又按《德生堂經驗方》云:凡風濕冷痺之證,因水濕所致,渾身上下,強直不能屈伸,痛不可忍者,於五積散加穿山甲七片,炮熟,同全蠍炒十一個,蔥、姜同水煎,入無灰酒一匙,熱服取汗,避風。

2《醫學衷中參西錄》:穿山甲,味淡性平,氣腥而竄,其走竄之性,無微不至,故能宣通臟腑,貫徹經絡,透達關竅,凡血凝血聚為病,皆能開之。以治療癰,放膽用之,立見功效。並能治癥瘕積物,週身麻痺,二便秘塞,心腹疼痛。若但知其長於治瘡,而忘其他長,猶淺之乎視山甲也。疔瘡初起未成膿者,余恆用山甲、皂刺各四錢,花粉、知母各六錢、乳香、沒藥各三錢,全蜈蚣三條。以治橫痃,亦極效驗。其已有膿而紅腫者,服之紅腫即消,膿亦易出。至癥瘕積聚,疼痛麻痺,二便閉塞諸證,用藥治不效者,皆可加山甲作嚮導。

【臨床應用】用於止血:將穿山甲洗淨曬乾,用植物油炸成黃色(不宜過火),經日曬或自然揮發除去油質,研成細末(越細越乾燥效果越好),分裝於瓶內,高壓滅菌,再入烤箱內乾燥即成。用時將出血處沾干,迅速把止血粉均勻地撒在出血部位上(包括動脈出血),輕輕加壓包紮。一般能在1~5分鐘內完全止血。需縫合的傷口,把多餘的止血粉用消毒鹽水輕輕衝出後即可縫合(經動物實驗證明,穿山甲粉縫於組織內完全可以吸收)。用於疝修補、闌尾切除、胃次全切除、骨瘤、脊椎骨折鋼板固定、截肢等37例手術,有36例獲得滿意的止血效果,只有1例直腸息肉摘除後因不好壓迫而效果不佳。

【備註】進口的穿山甲商品,多來自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等地。一般分大甲片與小甲片。大甲片灰黃色,習稱銅甲片,品質較次;小甲片褐色,習稱鐵甲片,品質較優。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