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拼音名】Du Juān Huā Ye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R·in-dicum Sweet var.simsii Maxim;R.indicum(L.) Sweet var.Ignescens Sweet]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采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2-5m。多分枝,幼枝密被紅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老枝灰黃色,無毛,樹皮縱裂。花芽卵形,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邊緣有睫毛。葉二型;春葉紙質,較短,夏葉革質,較長,卵狀橢圓形或長卵狀披針形,長3-6cm,寬2-3cm,先端銳尖,具短尖頭,基部楔形,全緣,表面疏被淡紅棕色糙伏毛,背面密被棕褐色糙伏毛,脈上更多。花2-6朵,成傘形花序,簇生枝端;花梗長約5-8mm;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至披針形,長3-7mm,外面密被糙伏毛和睫毛;花冠寬漏斗狀,玫瑰色至淡紅色、紫色,長3-5cm,5裂,裂片近倒卵形,上方1瓣及近倒2瓣裡面有深紅色斑點;雄蕊10,稀7-9,花絲中下部有微毛,花藥紫色;子房卵圓形,5室,長5-8mm,密被扁平長糙毛,花柱細長。蒴果卵圓形,長1-1.2cm,密被棕色糙毛,花萼宿存。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丘陵山地或平地,疏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長江流或以南各地,東至台灣,西到四川、雲南。
【化學成份】葉和嫩枝中含黃酮類,香豆精,三萜類,有機酸,氨基酸,鞣質,酚類,甾醇,甾醇強心甙,揮發油等;黃酮類中有紅花杜鵑甲和乙,莢果蕨醇(matteucinol)和莢果蕨醇(matteucinol)和莢果蕨甙(matteucinin)[3],還含熊果酸(ursolic acid)和梫木毒素(an-dromedotoxin)[5]。
【藥理作用】參見鬧羊花條。
【性味】酸;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化痰止咳。主治癰腫瘡毒;蕁麻疹;外傷出血;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內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洗風火瘡。
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消腫止血。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