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籐

【拼音名】Dīnɡ Gōnɡ Tenɡ

【英文名】Caulis Erycibes

【別名】麻辣子、包公籐(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旋花科植物丁公籐的莖籐、根。全年可采,洗淨,切段,隔水蒸2~4小時後,曬乾。

【原形態】攀援籐本。幼枝被密柔毛,老枝無毛。葉互生,革質,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長5~15cm,寬2~6cm,先端鈍尖、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干時顯鐵青色或暗綠色,下面有光澤,具小斑占。總狀聚花序腋生或頂生,密被銹色短柔毛;花小,金黃色或黃白色;萼片5,外被褐色柔毛;花冠淺鍾狀,長9~10mm,5深裂,裂片2裂,外被緊貼的橙色柔毛;雄蕊5,著生在冠管上,花藥卵狀三角形,頂端錐尖;子房1室, 胚珠4。漿果珠形,具宿萼。種子1粒。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佈】生於山地叢林中,攀援於樹上。產於廣東。

【性狀】為斜切的段或片,直徑1~4cm。外皮灰黃色、灰褐色或淺棕褐色,稍粗糙,有淺溝槽及不規則的縱裂紋或龜裂紋。皮孔點狀或疣狀,黃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狀剝落。質堅硬,不易折斷。切面橢圓形,黃褐色或淺黃棕色,木部寬廣,有不規則的花紋(異型維管束)及多數小孔。無臭,味淡。

【化學成份】含丁公籐甲素、東莨菪內酯。

【性味】性溫,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勝濕,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半身不遂、跌打腫痛。

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解表發汗,驅風濕,除痺痛,消腫止痛。治風濕痺痛,半身不遂,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浸酒。外用:浸酒外擦。

【注意】本品有毒,孕婦忌服。

【臨床應用】治療風濕骨痛及神經痛:丁公籐製成注射液,每支2毫升,含原生藥6克。每次2~4毫升,每天1~2次,肌注。治療急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肥大性腰椎炎及外傷性關節炎計88例,症狀明顯改善,止痛作用良好者39例,症狀好轉者39例,無效者10例。未發現副作用。注射後常有輕微出汗,此屬正常現象,如汗出不止,可飲糖開水1杯。孕婦忌用。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