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Huanɡ Guā

【別名】胡瓜(《千金·食治》),王瓜(《滇南本草》),刺瓜(《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黃瓜的果實。7~8月間採取果實,鮮用。

【原形態】一年生攀援狀草本,全體被粗毛。莖細長,被刺毛。具捲鬚。單葉互生;葉片三角狀廣卵形,長寬各約12~18厘米,掌狀3~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兩面均有粗毛,葉緣具鋸齒;葉柄粗,具粗毛。花單性,雌雄同株,有短柄;雄花1~7朵,腋生;雌花1朵單生,或數朵並生;萼5裂,裂片鑽形,長8~10毫米,具長毛;花冠黃色,5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先端尖銳;雄蕊分離,著生於花萼筒部;花絲短,花藥長橢圓形;子房下位,花柱短,柱頭3枚,胚珠多數。瓠果圓柱形,幼嫩時青綠色,老則變黃色;表面疏生短刺瘤,並有顯著的突起。種子橢圓形,扁平,白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佈】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化學成份】

黃瓜含葡萄糖、鼠李糖、半孔糖、甘露糖、木糖、果糖以及芸香甙、異槲皮甙、精氨酸的葡萄糖甙等甙類。尚含咖啡酸、綠原酸、多種游離氨基酸、維生素G(即核黃素)和維生素C-10.3毫克%。又含揮發油1毫克%,其中60%為2,6-壬二烯醇,10%為2,6-壬二烯醛。黃瓜頭部多苦味,苦味成分為葫蘆素A、B、C、D。

種子含脂肪油,其中油酸58.49%、亞油酸22.29%、棕櫚酸6.79%、硬脂酸3.72%。

【藥理作用】葫蘆素C在動物實驗中有抗腫瘤作用,毒性較低。

【性味】

甘,涼。

1《千金·食治》:味甘,寒,有毒。

2《日用本草》:味苦,平涼,無毒。

3《醫林纂要》:甘酸,寒。

【歸經】

1《本草求其》:入脾、胃、大腸。

2《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

【功能主治】

除熱,利水,解毒。治煩渴,咽喉腫痛,火眼,湯火傷。

1《日用本草》:除胸中熱,解煩渴,利水道。

2《滇南本草》:解瘡癬熱毒,消煩渴。

3《陸川本草》:治熱病身熱、口渴,燙傷;瓜干陳久者,補脾氣,止腹瀉。

【用法用量】內服:煮熟或生啖。外用:浸汁、制霜或研未調敷。

【注意】《滇南本草》:動寒痰,胃冷者食之,腹痛吐瀉。

【附方】

1治小兒熱痢:嫩黃瓜同蜜食十餘枚。(《海上名方》)

2治水病肚脹至四肢腫:胡瓜一個,破作兩片不出於,以醋煮一半,水煮一半,俱爛,空心頓服,須臾下水。(《千金髓方》)

3治咽喉腫痛:老黃瓜一枚,去子,入硝填滿,陰乾為末。每以少許吹之。(《醫林集要》)

4治跌打瘡焮腫:六月取黃瓜入瓷瓶中,水浸之。每以水掃於瘡上。(《醫林集要》)

5治火眼赤痛:五月取老黃瓜一條,上開小孔,去瓤,入芒硝令滿,懸陰處,待硝透出刮下,留點眼。(《壽域神方》)

6治湯火傷灼:五月掐黃瓜入瓶內,封,掛簷下,取水刷之,良。(《醫方摘要》)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