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

【拼音名】Huanɡ Qin

【英文名】RADIX SCUTELLARIAE

【別名】山茶根、黃芩茶、土金茶根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曬後撞去粗皮,曬乾。

【性狀】本品呈圓錐形,扭曲,長8~25cm,直徑1~3cm。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稀疏的疣狀細根痕,上部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或不規則的網紋,下部有順紋和細皺。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狀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氣微,味苦。

【鑒別】

(1) 本品粉末黃色。韌皮纖維單個散在或數個成束,梭形,長60~ 250μm,直徑9~33μm,壁厚,孔溝細。石細胞類圓形、類方形或長方形,壁較厚或甚厚。木栓細胞棕黃色,多角形。網紋導管多見,直徑24~72μm 。木纖維多碎斷,直徑約12μm ,有稀疏斜紋孔。澱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直徑2~10μm,臍點明顯,復粒由 2~3 分粒組成。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芩對照藥材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黃芩甘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以含4%醋酸鈉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為展開劑,預平衡30分鐘,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一相同的暗綠色斑點。

【炮製】

黃芩片:除去雜質,置沸水中煮10分鐘,取出,悶透,切薄片,乾燥;或蒸半小時,取出,切薄片,乾燥(注意避免曝曬)。本品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薄片,外表皮黃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具放射狀紋理。照上述[鑒別](1)、(2)項下試驗,應顯相同的結果;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黃芩甘(C21H18O11)不得少於8.0%。

黃芩:取黃芩片,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本品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薄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黃棕色,呈放射狀紋理,略帶焦斑,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黃芩甘不得少於8.0%。

【性味】苦,寒。

【歸經】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3~9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備註】(1)無對濕溫發熱,可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又常與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綿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山梔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丹皮、側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銀花、連翹等藥同用。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朮、竹茹等配合應用。

【摘錄】《中國藥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