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

【出處】《本經》

【拼音名】Huanɡ Qin

【別名】腐腸(《本經》),黃文、虹勝、經芩、印頭、內虛(《吳普本草》),空腸(《別錄》),元芩、土金茶根(《東北藥植志》)。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春季至夏初采收(秋季亦可)。選生長3~4年的植株。將根挖出後除去莖苗、鬚根及泥土,曬至半干時撞去栓皮,再曬至全干。

【原形態】

黃芩,又名:空心草、黃金茶。

多年生草本,主根長大,略呈圓錐狀,外皮褐色。莖方形,高25~60厘米,基部多分歧,光滑或被短毛。葉對生,卵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4.5厘米,寬3~12毫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全緣,具睫毛,上面光滑或被短毛,下面有腺點,光滑或僅在中肋有短毛;無柄或有短柄。總狀花序膿生,花偏向一方;萼鍾形,被白色長柔毛,先端5裂;花冠唇形,上唇比下唇長,筒狀,上部膨大,基部甚細,紫色,長2~2.5厘米,表面被白色短柔毛;雄蕊4,2強;雌蕊1,子房4深裂,花柱基底著生。小堅果4,近圓形,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佈】生於草原、高燥礫質的山坡。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四川、雲南、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等地。

【性狀】

乾燥根呈倒圓錐形,扭曲不直,長7~27厘米,逕約1~2廈米。表面深黃色或黃棕色。上部皮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紋或不規則的網紋,下部皮細,有順紋或細皺紋,上下均有稀疏的疣狀支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深黃色,中間有棕紅色圓心。老根斷面中央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朽片狀,習稱枯黃芩或枯芩;或因中空而不堅硬,呈劈破狀者,習稱黃芩瓣。根遇潮濕或冷水則變為黃綠色。無臭,味苦。以條粗長、質堅實、色黃、除淨外皮者為佳。條短、質松、色深黃、成瓣狀者質次。

主產河北、內蒙古、山西、山東、陝西等地。此外,遼寧、黑龍江亦產。

四川、雲南所產的黃芩,為植物滇黃芩的根。藥材外形相似,但較細,直徑一般約0.5~1厘米,常有分枝,斷面為極明顯的黃綠色,質量較差。

【化學成份】黃芩根含黃芩甙元、黃芩甙、漢黃芩素、漢黃芩甙和黃芩新素,還含苯甲酸、β-谷甾醇等。莖葉中含黃芩素甙。

【藥理作用】

1抗炎抗變態反應

黃芩甙、黃芩甙元對豚鼠寓體氣管過敏性收縮及整體動物過敏性氣喘,均有緩解作用,並與麻黃鹼表現協同。甙元的磷酸鈉鹽較硫酸鈉鹽作用強,黃芩甙元能抑制離體氣管及迴腸之Sehultz-Dale反應,對豚鼠被動性皮膚過敏反應、組織胺皮膚反應亦表現抑制,在抗變態反應方面,甙元較甙作用強。黃芩此種抗變態反應,是由於傷害了肥大細胞的酶激活系統(SH-酶),抑制了過敏性介體的釋放,因而不產生過敏反應,此外它對平滑肌本身,也有直接的鬆弛作用。黃芩甙元及黃芩甙均能抑制過敏性之浮腫及炎症,二者並能降低小鼠:耳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後者尚能防止低氣壓引起的小白鼠肺出血。

2抗微生物作用

黃芩有較廣的抗菌譜,在試管內對痢疾桿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以及腦膜炎球菌等均有抑製作用,煎劑作喉頭噴霧,對腦膜炎帶菌者亦有效,即使對青黴素等抗菌素已產生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黃芩仍屬敏感。試管內對人型結核桿菌的抑製作用,報告不一致,煎劑對小白鼠實驗性結核病有效,但對豚鼠則無效。試管內對流感病毒PR株有抑製作用,鼠痞染病毒後,能使之減輕肺部損傷和延長存活日期。對多種皮膚致病性真菌,體外亦有抑制效力,並能殺死鉤端螺旋體。

3解熱作用

早年報告,對疫苗引起發熱的家兔靜脈注射6%黃芩浸劑4~6毫升,有解熱作用,以後有人用大劑量黃芩水煎劑(比上述報告靜脈注射黃芩浸劑之量大4~30倍)口服或肌肉住射均未能證實有解熱作用,如靜脈注射則有輕微解熱作用,此情況與靜脈注射生理鹽水一樣,黃芩5克/公斤亦不能使熱穿刺法致熱的家兔退熱。但腹腔或靜脈注射黃芩甙,口服黃芩煎劑,對疫苗或酵母致熱的家兔均能解熱。上述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由於植物來源多未作生藥學檢定,品種混亂,粗製劑靜脈注射影響血壓,亦能干擾解熱作用。因此黃芩是否有解熱性質,有待進一步研究。黃芩提取物對正常家兔無降溫作用。

4降壓、利尿作用

黃芩酊劑、浸劑、煎劑、醇或水提取物、黃芩甙對麻醉犬、貓、兔靜脈、肌肉注射或灌胃,均可引起降壓作用。浸劑口服能降低正常及慢性腎性高血壓犬的血壓,酊劑可使神經性高血壓犬血壓回至正常。浸劑口服的降壓作用,以雲南產者為最佳,河北次之,西北的較差。黃芩的降壓原理,一般認為系直接擴張血管,也可能作用於血管感受器,反射地引起降壓。黃芩同屬植物Scutellaria galericulata則無降壓作用。

在急性利尿實驗中,黃芩甙元作用最強,漢黃芩素次之,黃芩甙更差。黃芩醇提取物及煎劑(正常人及家兔)亦有利尿作用。

5對血脂及血糖的作用

黃芩及三黃制劑(黃連:黃芩:大黃為1:1:1)對正常家兔血清中總膽甾醇/總磷脂之比值無影響,但能降低飼養膽甾醇7周後家兔的此種比值,對切除甲狀腺家兔的此種比值,三黃制劑亦能降低之。黃芩能使血糖輕度上升。

6和膽,解痙作用

黃芩煎劑和乙醇提取液可增加犬、兔膽汁排泄量,黃芩甙元較黃芩甙作用明顯,漢黃芩素無影響;黃芩甙使結紮總輸膽管的家兔在1~6小時內膽紅素(較對照組)增高,但24~48小時後則使之降低。黃芩酊劑、煎劑對在位腸管有明顯的抑製作用,酊劑可拮抗毛果芸香鹼引起的腸管運動增強現象,切斷迷走神經後並不影響其作用,用小白鼠小腸段進行解痙的效價測定,漢黃芩素只有弱的解痙作用,黃芩甙元則無解痙效力。

7鎮靜作用

黃芩甙能抑制小白鼠的自發活動,作用強度與劑量有關,黃芩煎劑可抑制小鼠陽性條件反射,此作用可能是由於它加強了皮層抑制過程所致,可用於神經興奮性增高及失眠的高血壓患者。

8其他作用

黃芩根莖的酊劑靜脈注射,對士的寧中毒的蛙、貓、狗,可消除強直性痙攣的症狀,並使動物免於死亡。黃芩甙、葡萄糖醛酸可降低小鼠士的寧中毒死亡率,前者10毫克就能提高其半數致死量約2.5倍。從測定四氯化碳中毒小鼠的肝糖元含量,以葡萄糖醛酸組含量較高,黃芩甙次之,黃芩甙元最低。

【毒性】黃芩毒性極低,煎劑給兔灌胃,醇提取液靜脈注射,僅呈活動減弱,黃芩浸劑4克/公斤給狗灌胃8周,亦未見任何毒性反應,如將黃芩浸劑2克/公斤靜脈注射於健康兔,先表現鎮靜,以後死亡,可見靜脈注射比口服毒性大得多。黃芩提取物肌肉及靜脈注射,可使正常家兔白細胞總數短時間內顯著降低。

【炮製】黃芩:揀去雜質,除去殘莖,用涼水浸潤或置開水中稍浸撈出,潤透後切片曬乾(注意避免曝曬過度發紅)。酒黃芩:取黃芩片噴淋黃酒,拌勻,用文火微炒,取出,晾乾。(每黃芩100斤,用黃酒10~15斤)炒黃芩:取黃芩片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為度,取出,放涼。黃芩炭:取黃芩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邊緣帶黑色為度,但須存性,噴淋清水,取出,曬乾。

【性味】

苦,寒。

1《本經》:味苦,平。

2《別錄》:大寒,無毒。

3《藥性論》:味苦甘。

【歸經】

入心、肺、膽、大腸經。

1《品彙精要》:行手太陰、陽明經。

2《綱目》:入手少陰、陽明,手足太陰、少陽六經。

3《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大腸、膀胱、膽四經。

【功能主治】

瀉實火,除濕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

1《本經》:主諸熱黃疸,腸澼,洩利,逐水,下血閉,(治)惡瘡,疽蝕,火瘍。

2《別錄》: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

3陶弘景:治奔豚,臍下熱痛。

4《藥性論》:能治熱毒,骨蒸,寒熱往來,腸胃不利,破壅氣,治五淋,令人宣暢,去關節煩悶,解熱渴,治熱腹中疞痛,心腹堅脹。

5《日華子本草》:下氣,主天行熱疾,疔瘡,排膿。治乳癰,發背。

6《珍珠囊》:除陽有餘,涼心去熱,通寒格。

7李杲:治發熱口苦。

8《滇南本草》:上行瀉肺火,下行瀉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調經清熱,胎有火熱不安,清胎熱,除六經實火實熱。

9《綱目》:治風熱濕熱頭疼,奔豚熱痛,火咳,肺痿喉腥,諸失血。

十《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氣,定喘嗽,止失血,退往來寒熱,風熱濕熱,頭痛,解瘟疫,清咽,療肺痿肺癰,乳癰發背,尤祛肌表之熱,故治斑疹、鼠瘺,瘡瘍、赤眼;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

⑾《科學的民間藥草》:外洗創口,有防腐作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撤。

【注意】

1《藥對》:山茱萸、龍骨為之使。惡蔥實。畏丹砂、牡丹、藜蘆。

2《本草經疏》:脾肺虛熱者忌之。凡中寒作洩,中寒腹痛,肝腎虛而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洩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並禁用。

【附方】

1治小兒心熱驚啼:黃芩(去黑心)、人參各一分。搗羅為散。每服一字匕,竹葉湯調下,不拘時候服。(《聖濟總錄》黃芩散)

2瀉肺火,降膈上熱痰:片子黃芩,炒,為末,糊丸,或蒸餅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3治慢性氣管炎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