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

【出處】《食物本草會纂》

【拼音名】Hǎi Zhē

【別名】石鏡(《異苑》),水母(《廣韻》),蠟、樗蒲魚(《本草拾遺》),水母鮮(《蟫史》)。

【來源】海蜇科動物海蜇的口腕部。8~9月間,海蜇常成群浮游於海面,有時被衝擊而擱淺在海灘上。捕撈時,先用長標刺穿其傘體,然後用網捕獲。捕得後用石灰、明礬浸制,再搾去其體中水分,洗淨,鹽潰,一般傘部和口腕部分開加工,口腕部俗稱海蜇頭,傘部俗稱海蜇皮。

【原形態】

體呈淡藍色,分為傘部和口腕兩部。傘體厚而高,形如半球狀。直徑通常為25~30厘米,大者可達50厘米。傘緣有8個缺刻,內各有感覺器1個。各感覺器間具緣瓣20個,口腕8個,各自分歧,其上方有8對褶皺的肩板。各口腕和肩板邊緣上有許多長的附屬器,每個口腕末端各有一棒狀附肢,內通管道。生殖腺4個,馬蹄形,位於間幅。在生殖腺下腔,各有1個小形的膠質突起。傘部內面的內傘上有很發達的同心圓環肌,可看到網狀的消化循環系。

生長於河口附近和泥質海底的海水中。8~9月間常成群浮游於海面。

【生境分佈】分佈我國東南沿海,如浙江、江蘇、福建、山東等地。

【化學成份】

海蜇每100克含水分65克,蛋白質12.3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4克,灰分18.7克,鈣182毫克,磷微量,鐵9.5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04毫克,尼克酸0.2毫克。每公斤干海蜇含碘1320微克。

新撈獲的海蜇,含水極多,固體物很少。例如一種海蜇,含水分98.95%,只含有機物1.004%,灰分0.04%。海蜇還含有膽鹼。

【藥理作用】將海蜇頭洗淨,加微熱使之溶成1克/1毫升的原液,灌注離體蟾蜍心臟,能減弱心肌收縮力;阿托品可對抗之,毒扁豆鹼則可一定程度加強之,故似有乙酰膽鹼樣作用。同法製作的海蜇煎液,以0.8~1.0毫升/公斤靜脈注射於麻醉兔,可以降低血壓,並使小腸容積增加(舒張血管),腎容積縮小(可能由於腎缺血)。以此煎液灌注於兔耳血管及蛙全身血管後,亦有擴張血管的作用。臨床上用雪羹湯(海蜇與荸薺合劑)治療各期高血壓,療效滿意及進步者達82.6%,可長期服用而無毒性與副作用,對早期患者更為適合。

【炮製】入清水內浸漂,經常換水,除淨鹹味及砂子,切碎用。

【性味】

鹹,平。

1《本草拾遺》:味鹹,無毒。

2《綱目》:鹹,溫。

3《醫林纂要》:鹹,平,滑。

【歸經】《本草求真》:入肝、腎。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消積,潤腸。治痰嗽,哮喘,痞積脹滿,大便燥結,腳腫,痰核。

1《本草拾遺》:主生氣及婦人勞損,積血,帶下;小兒風疾,丹毒,湯火(傷)。

2《醫林纂要》:補心益肺,滋陰化痰,去結核,行邪濕,解渴醒酒,止嗽除煩。

3《本草求原》:安胎。

4《隨息居飲食譜》:清熱消痰,行瘀化積,殺蟲止痛,開胃潤腸,治哮喘,疳黃,癥瘕,瀉痢,崩中帶濁,丹毒,癲癇,痞脹,腳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以姜、醋拌食。

【注意】《本草求原》:脾胃寒弱,勿食。

【附方】

1治痞:大荸薺一百個,海蜇一斤,皮硝四兩,燒酒三斤。共浸七日後,每早吃四錢(個),加至十個止。(《同壽錄》)

2治小兒一切積滯:荸薺與海蜇同煮,去蜇食薺。(《綱目拾遺》)

3治陰虛痰熱,大便燥結:海蜇一兩,荸薺四枚。煎湯服。(《古方選注》雪羹湯)

【各家論述】《歸硯錄》:海蜇,妙藥也。宣氣化瘀,消痰行食而不傷正氣。以經鹽、礬所制,入煎劑雖須漂淨,而軟堅開結之勳,則固在也。故哮喘、胸痞、腹痛、癥瘕、脹滿、便秘、滯下、疳、疸等病,皆可量用。雖宜下之症而體質柔脆,不能率投硝、黃者,余輒重用海蜇,隨機佐以枳、樸之類,無不默收敏效。凡水鄉農人,多患腳氣,俗名大腳風,又名沙木髏。一腫不消,與尋常腳氣發過腫消者迥殊,治之輒無效,此因傷絡瘀凝,氣亦阻痺,風濕熱雜合之邪,襲入而不能出也。故病起必胯間結核而痛,憎寒發熱,而漸以下行至足。初起宜亟用蔥白杵爛,和蜜罨胯核痛處,濃煎海蜇、地栗二物(無地栗時以萊菔代),俟海蜇化盡,取湯吞當歸龍薈丸三錢,俾即消散為妙。若已成者,以川黃柏一斤,酒炒研末,海蜇一斤,勿漂,煎烊,加蔥須自然汁和勻,泛丸如綠豆大,茅根湯日送三錢,外用杉木刨花煎濃湯入朴硝一兩頻洗,日以藍布浸鹽鹵(濕敷)。善清濕熱,散風毒,凡洗鵝掌風、腳氣並良也。忌一切辛熱發物,尤忌蠶蛹。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