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草木便方》
【拼音名】Huanɡ Jīnɡ Gēn
【來源】為馬鞭草料植物黃荊的根。2月或8月採挖。
【藥理作用】根煎劑對小鼠有鎮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並有祛痰作用(酚紅法)。尚有擴張支氣管及抑菌作用,參見黃荊子條。
【性味】《南寧市藥物誌》:辛,溫。
【歸經】《得配本草》:入手少陰經。
【功能主治】
解表,祛風濕,理氣止痛,截瘧,驅蟲。治感冒,咳喘,風濕,胃痛,痧氣腹痛,瘧疾。蟯蟲病。
1《草木便方》:治心頭風,牙疳。
2《分類草藥性》:治刀傷,止痛,並治痧症,盜汗。
3《貴州民間方藥集》:鎮咳,解熱,驅風。治驚癇,除風濕。
4《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頭風,肢體諸風,順氣。
5《南寧市藥物誌》:溫經散瘀,解肌發汗。治感冒,瘧疾,哮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
【附方】
1治瘧疾:黃荊根一兩。於發作前三小時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藥》)
2治風濕關節痛、腰痛:黃荊根一兩,八角楓根一兩,枸骨根一兩。水煎服。(《農村常用草藥手冊》)
3治胃潰瘍、慢性胃炎:黃荊根-兩,紅糖適量,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藥》)
4治蟯蟲病:黃荊根一兩.切片,同甜酒炒至黃色,用水兩碗,煎至一碗,晚飯前服。(《農村常用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以黃荊根煎劑治療335例,總有效率為84.2%,顯效率為34.2%。對喘、咳、痰、炎及哮鳴音均有較好療效。尤其平喘起效時間較止咳、祛痰為快。實踐證明,病情輕、病程短者比病情重、病程長者療效好;凡夾雜有其他慢性病症(如高血壓,肺心、冠心、肺氣腫)者療效差或無效;中醫分型觀察,以虛寒型療效最好,痰熱型次之,肺燥型較差。經驗認為,本品作用屬於治標,故體質差者療效不佳;如採取標本兼治並用健脾補腎等藥物,則療效可能提高。對合併嚴重心臟病的患者,不宜服用本品,尤以心力衰竭者更屬禁忌。曾有患者服後心悸,病情加重,故須注意。制劑及用法:五葉黃荊根鮮品5兩或干品2兩,加水煮沸後用文火熬2~3小時,約得煎液100毫升。每日2次分服,10天為一療程。連服二個療程。副作用:部分病例有腹瀉、腹痛、腹脹、噁心、胃納不好,及頭暈、頭痛、心跳,均較輕微,不影響治療。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