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CONTENT_START]
李玉奇,男,漢族,1917年8月出生,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39年3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他提出「萎縮性胃炎以癰論治」,打破胃癌不可逆的說法。
他潛心研究舌象,舌診堪稱一絕,被譽為「當代扁鵲」。
他在湖北義診,群眾夾道歡迎,患者扛著鋪蓋帶著乾糧,排隊看病。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門診樓的名老中醫工作室裡,92歲的國醫大師李玉奇身穿中式對襟上衣,腰背挺直,雙目有神,顯得精神矍鑠。「我活了快一個世紀了,把一輩子獻給了中醫,也見證了近百年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歷程。我所做的只是盡心盡力去醫治患者、教授後學,把中醫國粹傳承下去。」
恪守醫德 懸壺濟世 解蒼生疾苦
1993年,古稀老人李玉奇坐了2天硬座,趕赴千里之外的湖北蒲圻義診,歡迎的鄉民站滿了山包,患者扛著鋪蓋、帶著乾糧排隊看病,僅月餘診治數千病人,未收群眾一分掛號費。
1917年,李玉奇出生在遼寧銀州(今之鐵嶺)。他天資聰穎、飽讀詩書,於鄉試大考中獨佔鰲頭。按照當時的情況,李玉奇本可以選擇仕途,但鄉里窮苦百姓身染疾痾無法醫治倍受折磨的景象深深觸動了他年幼的心靈,於是他立志學醫。1932年他進入銀州中西醫學校學習,先後拜銀州名醫明星垣、丁乙青、姜弼臣三位先賢為師,刻苦攻專醫術。孜孜七載寒窗、徹夜握卷長讀,博采眾家之長、擷取臨床秘驗。1939年,李玉奇畢業留校任教,22歲登上講台為學生講授《溫病條辨》。在此期間,他繼續跟隨三位老師研讀《內經》、《傷寒》,學習臨床技能。
1944年,李玉奇開始在銀州天和堂獨立應診,懸壺鄉里。1947年,李玉奇憑借精湛的醫技,良好的醫德,被推選為奉天省西安縣(現吉林省遼源市)中西醫師聯合會會長。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加強中醫師資力量的培訓,1952年在北京中醫進修學校舉辦師資班。李玉奇與路志正等後來的一批名醫進入師資班學習,畢業後領取了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頒發的中醫師合格證書。
此後,李玉奇歷任遼東省中醫進修學校副校長、遼寧省衛生廳中醫處第一任處長,並一手建立起遼寧中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但他覺得最符合自己身份的還是醫生,60多年來,他一直行醫,始終恪守「醫乃仁術」的醫德醫風,以濟世救人、解病人之疾苦為己任,不分貴賤、不計得失。老人家常說:「行醫道,但決不做醫商。」
這麼多年的行醫經歷,最讓李玉奇記憶深刻的是他1993年的湖北之行。
上世紀90年代初,經常有湖北蒲圻(現赤壁市)的農民不遠千里來瀋陽找李玉奇看胃病。每年來的患者都有數百人。李玉奇在跟病人的交談中得知,當地農民患胃病的人很多,望著風塵僕僕趕來求醫的農民,他心裡很不是滋味。經與有關部門聯繫,李玉奇決定去湖北義診。當時沒有買到臥鋪票,已經76歲高齡的李玉奇硬是坐著硬座,輾轉2天,趕到了千里之外的湖北蒲圻。
蒲圻一帶多丘陵,李玉奇要來義診的消息早已傳遍各個鄉村,鄉民們站滿了山包,夾道歡迎。四鄉八里的患者扛著鋪蓋、帶著乾糧,早早地趕來排隊,僅一兩天的工夫,隊伍排出數里長。看到這樣的情景,李玉奇內心十分激動,不顧旅途勞頓,到了之後立即開始診治,每天都是從早到晚,要看一百多人,有時甚至顧不上吃飯。後來甚至漢口、長沙等地的患者聞訊也趕來求醫。在蒲圻的一個多月,李玉奇診治數千人次,不僅沒收群眾一分錢掛號費,還謝絕了當地醫院給的3000元酬勞。鄉民們為了表示感謝,送來一堆一堆新采的菱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診病過程[FS:PAGE]中,李玉奇不斷總結,並開課帶徒,把自己治療脾胃病的經驗結合當地疾病特點,無私地傳授給蒲圻的醫生。如今,當地的脾胃病治療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使得許多患者免於車馬勞頓之苦,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療。
像這樣為民解難的事在李玉奇從醫生涯中屢見不鮮。而且他的處方用藥精少,價格便宜,每服藥一般七八元。曾經有一農村婦女帶著高燒不退的女兒來瀋陽看病,在各大綜合醫院就診,幾天來幾乎花光了身上所有錢,孩子燒卻沒退,後經人介紹來找李玉奇。李玉奇經過診斷,開了張只有5味中藥的處方。婦女在將信將疑下抓了藥給孩子服用,沒想到第二天孩子體溫降到了38℃,第三天就降到了36.7℃。「幾十塊錢治好了西醫上千元沒治好的病!」
多年來,他拒收患者送的錢物已記不清楚有多少,遇有窮苦病人不但分文不收,還時常解囊相助,深得病人的信賴與敬仰。慕名前來的海內外患者眾多,為了能得到他的診治,常常需要提前數天排隊掛號。李玉奇深知患者看病難,雖然年事已高,仍多次帶病堅持出診,而且經常超負荷工作。
李玉奇行醫60餘載,承岐黃之術、揚國醫精華。他深知學海無涯、醫術無邊,雖已有成,仍孜孜不倦精研醫經真諦、博采古今之長,遇有沉痾痼疾臨證投藥屢奏奇效,以崇高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救治了數以萬計的患者,被譽為「北國杏林泰斗,遼沈中醫柱石」,多次被衛生部授予「文明工作者」,「醫德高尚醫務工作者」。遼寧日報曾在頭版頭條以「清貧守志、造福人間」為題報道了李老的高尚醫德。
精研脾胃 潛心舌診 成一方大家
實踐證明萎縮性胃炎以癰論治,病理恢復達72.3%,收到了預期的良效,這為進一步阻斷癌變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並且打破了西醫認為胃癌不可逆轉的說法。
李玉奇博采眾家所長,功擅內科,尤其精研脾胃病30多年,先後主持了國家「六五」、「七五」、「八五」攻關課題,研製出胃福沖劑、養陰清胃沖劑等部批三類新藥,在中醫脾胃病領域獨樹一幟,享有很高的聲譽。
他揣摩醫理,師古而不泥古,大膽探索,勇於學術創新。經過對萎縮性胃炎及胃癌前病變的十餘年潛心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結合《黃帝內經》、《聖濟總錄》等古代醫家的論述及現代醫學檢測手段對本病的的認識,在國內首先提出了著名的「萎縮性胃炎以癰論治」的嶄新學術觀點。
李玉奇認為,胃癰之為病,乃胃陽之氣不得宣發而受遏抑。所謂胃陽遏抑亦可視為胃之表證,既寒氣隔陽。所謂胃的裡證乃熱聚於胃口。故治療萎縮性胃炎,不以「胃痞」論治,不以「胃痛」論治,不以「九心痛」論治,是因脾胃俱病而出現的寒熱交錯誘發為瘤癰。可見虛寒則脹嘔,實熱則胃脘灼熱而不適,瘀血則吐血便血,非調氣所能治之於病本。現代醫學檢測手段證明萎縮性胃炎病變的發展也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和胃癰形成因於寒涼不備、飲食不節、勞役傷胃、抑鬱傷脾,久而積鬱為瘀,瘀久化腐,敗腐為癰相對照十分吻合。此觀點為中醫辨證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中醫學術界產生了極大的反響。
在此學術思想指導下,李玉奇對萎縮性胃炎進行了病因學分類,並將病勢演變過程分為三期:初期治以平肝和胃理脾,中期治以益胃養陰、消癰散結,中晚期治以消癰化瘀、去腐生新。實踐證明萎縮性胃炎以癰論治,病理恢復達72.3%,收到了預期的良效,這為進一步阻斷癌變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並且打破了西醫認為胃癌不可逆轉的說法。
李玉奇先後主持了衛生部、科技部多項攻關課題,並組建了胃炎研究組,對萎縮性胃炎發生發展的病因學分類和病勢演變分期提出新的見解,總結出萎縮性胃炎的中醫辨證施治[FS:PAGE]體系。他研發的胃福沖劑、養陰清胃沖劑成為國內治療萎縮性胃炎為數不多列入《國家中藥保護品種》的三類新藥,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李玉奇的「萎縮性胃炎以癰論治」學說對醫學界的深遠意義還遠遠不止於此。澳大利亞科學家巴裡·馬歇爾和羅賓·沃倫於上個世紀80年代發現了胃幽門螺桿菌,並提出它為慢性胃炎的致病之源,此論點一提出來便引起了世界醫學界的極大反響。由於他們的發現為慢性胃炎的治療提供了新的依據,使醫學又前進了一大步,因此2005年被授予諾貝爾醫學獎。其實早在幾十年前,李老便應用清熱解毒、去腐消癰之法治癒了上千例該病患者。其清熱解毒即包涵了現代醫學的抗菌消炎之意。正所謂殊途同歸、法異而方同,中醫的思想也完全可以領先於現代科技,這是一種唯物的、辯證的、與自然相通的科學性思維。以先進性的思維作指導、肯於深入研究及探索,中醫也可以有發展和飛躍。美國中醫藥專業學會會長李永明就此在《中國中醫藥報》發表文章稱「李玉奇的中醫治療胃炎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在祝賀澳大利亞醫學家獲獎的同時,應當認識到李玉奇教授對胃炎治療的科研貢獻」。
李玉奇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潛心研究舌象,在舌診方面有所發現和創造。他能憑借舌脈合參判定病人體內是否存在佔位性病變。李玉奇認為,當患者體內有佔位性病變時,舌象表現為無神無根,脈象呈李氏排斥現象。他由此提出的「觀舌識病」及「排斥脈象」的診療技法豐富了中醫舌診的內容,取得了觀舌識病的重大進展,成為「醫林一絕」,被醫界譽為「當代扁鵲」。
1992年,一位姓張的醫生帶父親找李玉奇看病。患者面容憔悴、雙目乏神、形體消瘦,胃脘脹滿,呃逆頻頻,時時反酸;舌體瘦薄,舌質紫絳,舌面無苔;脈弦數有力。李玉奇明確告訴張某,高度懷疑其父體內存在異常病變,囑其速做進一步檢查。然而經胃鏡、病理、胸片、超聲等多項檢查,並未發現患者體內存在異常病變,張某搖頭而走。時隔兩年,患者病勢加重,多方治療不見好轉,輾轉再次求治於李[FS:CONTENT_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