麂肉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本草圖經》:麂,出東南山谷,今有山林處皆有,而均、房、湘、漢間尤多,實獐類也。

2.《本草衍義》:麂,獐之屬,又小於獐,但口兩邊有長牙;好鬥,則用其牙。四方皆有,山深處則頗多,其聲如擊破鈸。

3.《綱目》:麂,居大山中,似獐而小,牡者有短角。黧色豹腳,腳矮而力勁,善跳越。其行草莽,但循一徑。皮極細膩,靴襪珍之。《符瑞志》有銀麂,白色。今施州山中出一種紅麂,紅

【拼音名】Jǐ Rou

【英文名】Muntjac

【別名】小麂 、黃麂

【來源】

藥材基源:為鹿科動物小麂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untiacus reevesi Ogilby

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捕捉,宰殺後,除去皮毛,取肉鮮用。

【原形態】小麂,屬麂類中最小一種,體長70-80cm,重一般不超過15kg。臉較短而寬。雄麂具角、角叉短小,角尖向下彎曲。頸背中央有黑線一條。體色一般為淡栗紅色,混有灰褐色斑點。體背毛基、毛干淺灰色,近毛尖小部分深褐色,毛尖棕黃色,因而體背毛顯麻褐色,故謂之麻麂。其前頜骨不與鼻骨相聯,亦為特徵之一。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活於丘陵林灌地帶及村寨附近的灌草叢中。活動範圍較小。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化學成份】鹿科動物黑麂、赤麂、小麂的肉含蛋白質(protein),肽類(pepeide),氨基酸(amino acid),脂類(lipids),甾類(steroids)。骨含骨膠原(ossein),糖蛋白(glycoprotein),肽類,脂類,大量磷酸鈣(calcium phosphate)及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補氣;祛風;暖胃。主治虛勞不足;腰腿酸痛;胃痛;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100-200g。

【注意】痞滿氣滯者慎服。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野雞病,蝶出作生,以姜進食之。

2.《隨息居飲食譜》:補氣,暖胃,耐饑,化濕祛風,能廖五痔。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