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Jǐ Rou
【來源】為鹿科動物小麂的肉。
【原形態】
小麂,又名:黃麂,黃麂。
形小,肩高約40厘米,體長70~80厘米,尾長可達12厘米,臉部較短而寬,鼻端裸露。雄獸有角,角又短小,角尖向內向下彎曲。眶下腺長,呈彎月形的裂縫,四肢細長,蹄狹尖。毛色通常為淡栗紅色,雜有灰黃色斑點,頸背中央有一條黑線。吻至角的基部暗棕色,從眶下腺直至角的分叉處各有一黑色寬紋。體背和四肢上部近於暗栗,四肢下部為黑棕色,蹄的附近毛色暗黑色,胸、腹部、後肢內側、臀部邊緣及尾的腹面白色。尾背及臀部邊緣均有一鮮艷的橙栗色窄線。冬毛常較夏毛稍黑。
棲息於小丘陵、小山的低谷或森林邊緣的雜草叢中。性怯懦,營單獨生活,少合群。聽覺敏銳,行動靈活。以青草、樹葉、樹芽等為食。
【生境分佈】分佈長江流域及珠江流域。
【性味】
甘,平。
1《本草拾遺》:味辛。
2《日華子本草》:涼,有毒。
3《開寶本草》:味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1《本草拾遺》:主治野雞病,煠出作生,以姜酢進食之。
2《隨息居飲食譜》:補氣,暖胃,耐饑。化濕祛風,能瘳五痔。
【注意】
1《日華子本草》:能墮胎及發瘡癤疥。
2《開寶本草》:多食能動人痢疾。
3《隨息居飲食譜》:痞氣滿滯者勿食。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