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蒿

【出處】《唐本草》

【拼音名】Jiǎo Hāo

【別名】羊角草(《東北植物藥圖志》),羊角蒿(《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羊羝角棵(《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7~8月間,割取莖葉,曬乾。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莖直立,具縱溝紋及稜角。葉互生;葉片2~3回羽狀深裂,最終裂片狹線形,長0.5~1.5厘米,寬2~3毫米,先端銳尖,全緣,近革質;柄長1~3厘米。疏總狀花序頂生;通常具3~5朵花,有時1花單生莖頂;苞片3枚,錐形;花梗短;萼鍾狀,5深裂,先端銳尖;花冠漏斗形,紫色,先端5裂,裂片鈍圓,最下1片較小;雄蕊4,2強,花絲絲狀;子房上位,2室,柱頭2裂。蒴果長角狀,略向外彎曲,長5~10厘米,直徑約4毫米,成熟時2裂。種子多數,圓形或矩圓形,周圍具翅。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佈】生長於山坡、田野及路旁。分佈東北、華北至西南各地。

【性狀】乾燥全草,莖圓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綠色至黃綠色,略具細稜或縱紋,光滑。葉多破碎或脫落。莖上部具總狀排列的蒴果,多開裂,內具中隔;種子扁平,具膜質的翅。莖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味淡。

【性味】

1《唐本草》:味辛苦,平,有小毒。

2《醫林纂要》:辛苦,寒。

【功能主治】

治口瘡,齒齦潰爛,耳瘡,濕疹,疥癬,陰道滴蟲病。

1《唐本草》:主甘濕霞諸惡瘡有蟲者。

2《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治乾濕皮疹,陰道滴蟲病,疥瘡,齒齦腐爛及耳瘡,燒灰塗擦。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煎湯熏洗。

【用法用量】外用:燒存性研末摻,或煎湯熏洗。

【附方】

1治齒靳宣露:角蒿灰夜敷靳間使滿,勿食油。(《千金方》)

2治口中瘡久不瘥,入胸中並生瘡:角蒿灰敷之。有汁吐之,不得咽也。(《千金方》)

3治小兒口瘡:角蒿灰貼瘡。(《小兒宮氣方》)

4治月蝕耳瘡:蒿灰摻之良。(《瀕湖集簡方》)

【備註】本品在遼寧、吉林、內蒙古、河北、山東等地作透骨草入藥。參見透骨草條。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