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Jiē Gǔ Mu Gēn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根或根皮。9~10月採挖。洗淨,曬乾。
【性味】
1《分類草藥性》:甘,平,無毒。
2《四川中藥志》:味苦,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
治風濕疼痛,痰飲,水腫,熱痢,黃疸,跌打損傷,燙傷。
1《本草拾遺》:根皮主痰飲,下水腫及痰瘧,煮汁服之,當利下及吐,不可多服。
2《分類草藥性》:治一切跌打損傷。
3《四川中藥志》:能接骨逗榫。治跌打損傷、熱痢及黃疸。
【用法用量】內服:熬湯,鮮者1~2兩;研末為丸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附方】
1治風濕性關節炎痛:接骨木根三至四兩,鮮豆腐四至五兩。酌加開水或紅酒燉撮。(《福建民間草藥》)
2治腳腫:鐵骨散根(接骨木根),同甘草煎水洗。(《植物名實圖考》)
3治筋骨折傷:鮮接骨木根皮(或鮮葉)二至五兩,黃梔子一兩,共搗爛,黃酒適量,炒熱,按傷處大小攤藥於布上,骨折復位後即以上藥敷患處,夾板固定。(江西《草藥手冊》)
4治湯火傷:接骨木棍皮及葉適量,研粉,以菜油或香油調敷。(《陝西中草藥》)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