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拼音名】Mǎ Chǐ
【英文名】Horse teeth
【別名】馬牙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科動物馬的牙齒。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
采收和儲藏:宰殺後敲取牙齒,洗淨,曬乾。
【原形態】馬,體格高大,骨骼肌發達,四肢強頸有力。體高1.27-1.60m,體重225-773kg。雌雄差異很大。馬頭面部狹長,耳小而尖,直立。鼻寬,眼大。從頭頂起沿頸背至肩胛,具有長毛即鬃毛。兩耳間垂向額部的長毛稱門鬃。身體餘部皆被短而均勻的毛,毛部也有長的鬃毛。我國馬的品種較多,有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等種,因品種不同,身體大小、毛色也有差異主要毛色有青毛、花毛、黑毛、栗毛等。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馬屬草原動物,善奔馳,草食。
資源分佈: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心;脾經
【功能主治】鎮驚熄風;解毒止痛。主治小兒驚癇;疔瘡癰疽;齲齒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鍛存性研末,1-3g;或以水磨汁。外用:適量,燒灰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1.《別錄》:主小兒馬癇。
2.《本草拾遺》:燒作灰,唾和,緋帛貼丁腫上,根出。
3.《日華子本草》:水磨(服)治驚癇。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