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針,是用特製的針具(如彈簧式火針、三頭火針以及用鎢合金所製的火針等)或較粗之毫針,燒熱後刺入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內經》稱為焠刺。明代吳鶴皋說:「焠針者,用火先赤其針而後刺,此治寒痺之在骨也。」 火針療法具有溫經散寒,通經活絡作用,因此,在臨床可用於對虛寒癰腫、瘰疬癰疽等症的治療。
火針
【操作方法】
1.選穴與消毒:火針選穴與毫針選穴的基本規律相同。
2.燒針:燒針是使用火針的關鍵步驟,《針灸大成·火針》說:「燈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不能去病,反損於人。」因此,在使用火針前必須把針燒紅,才能使用。較為方便的方法,是用酒精燈燒針。
3.針刺與深度:針刺時,用燒紅的針具,迅速刺入選定穴位內,即迅速拔出。關於針刺深度,《針灸大成·火針》中說:刺針「切忌太深,恐傷經絡,太淺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火針針刺深度要根據病情、體質、年齡和針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淺而定。一般而言,四肢、腰腹針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宜淺,可刺1~2分深。
(1)深刺法:適用於外科疾患,如癰疽、瘰疬以及大腳風(象皮腿)等病。用於排膿時,針要選擇粗些;用於陰症堅腫,使其起消散作用時,當選擇細針。刺時先將針身在酒精燈上燒紅,對準病變部,迅速刺入,立即退出,隨即用棉球按住針孔。
(2)淺刺法:一般多用於風濕痛,對頑癬等一些皮膚病也可應用。操作時,將裝有木柄的針具在酒精燈上燒紅,輕輕地在皮膚表面叩刺。一般的風濕痛及肌膚冷麻等病,只要用單針淺刺即可,若治療頑癬等,可採用多針淺刺法。
【注意事項】
1. 淺刺時,叩刺力量不能太猛,不可忽輕忽重,須均勻、稀疏,這樣才不致發生隨針剝脫表皮等事故。
2. 深刺時,動作要敏捷,一刺即達到需要的深度。同時必須避開血管及內臟,以防發生不良後果。
3. 面部、血管和主要神經分佈部位,發熱的病症不宜施用火針。
4. 在針刺後,局部呈現紅暈或紅腫未能完全消失時,則應避免洗浴,以防感染。
5. 針後局部發癢時,不能用手搔抓,以防感染。
隨機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