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針療法是針刺眼球周圍、眼眶邊緣的穴位,以治療全身疾病的方法。晉代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就有針刺睛明、攢竹等眼周穴位治療疾病的記載。之後歷代的針灸專著,有關此類之述者也屢見不鮮,且穴位增多,適應證也不斷增加。它是在《內經》理論與華佗「看眼察病」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早在《靈樞•大惑論》即有記載:「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說明目是五臟六腑精氣之所注,是人體營衛、氣血、精神、魂魄之所藏。十二經脈除肺、脾、腎、心包四經通過與其相表裡的經脈間接與目發生聯繫外,其餘8經均以眼為「集散之地」,所以眼與全身臟腑經脈氣血均有密切關係,在眼眶周圍施針,可以達到疏通經絡、化瘀止痛、安神定志、調節臟腑氣血功能、治療全身疾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
一、眼球經區定位
兩眼向前平視,經瞳孔中作一水平線並延伸過內外眥,再經瞳孔中心作一垂直線並延長過上下眼眶。於是就把眼分為四個象限,再把每個象限劃分為2個相等區,即成為4個像區、8個等區。此8個相等區就是8個經區。左眼屬陽,陽生於陰,8區排列順序是順時針方向;右眼屬陰,陰生於陽,8區排列順序是逆時針方向。但各區代表的臟腑則左右相同。1區為肺、大腸;2區為腎、膀胱;3區為上焦;4區為肝、膽;5區為中焦;6區為心、小腸;7區為
脾、胃;8區為下焦。每區所佔的範圍,用時鐘計算為90分鐘。如左眼1區10時30分至12時;右眼逆行,右1區為7時30分至6時,餘次類推。其穴位則1、2、4、6、7區,每區各2個;3、5、8區,每區各1個,統稱8區13穴。
眼診三焦區和眼針三焦穴的含義不拘於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腎膀胱的說法,而是根據《靈樞•營衛生會》、《難經•三十一難》、《醫經精義臟腑所屬》中有關三焦的論述,把三焦的分佈擴大到整個人體的內外。上焦是指膈肌以上,包括頭面、五官、上肢、胸背及心臟、肺臟、食管、氣管等;中焦是指膈肌以下,臍水平以上,包括腰背部和上腹部及所屬區的內臟等;下焦是指臍水平以下,包括腰骶部、盆腔、臀部、泌尿生殖系統及下肢等。
眼針穴位把全身的361個經穴的作用,歸納為13個穴,其穴位分佈皆在眼眶邊緣2分許。這些穴位是古今針灸書上沒有的,故總稱為「眼周眶區穴」。
二、看眼察病的方法
人的眼球血管最多。華佗所說的「內有大絡六……中絡八……外有旁支細絡,莫知其數」頗符合解剖實際。看眼察病只看球結膜上的血管。正常人球結膜上的血管細而不明顯,發生疾病以後,血管的形狀、顏色均有變化,臨床上可根據這些變化診察疾病。
1.血管形狀的變化
(1)血管根部變得粗大,多發生在瞳仁水平線以上。若根部在上,多屬血流瘀滯。
(2)血管曲張,甚至怒張,多屬血瘀症。
(3)血管變長並從某一經區延到鄰近經區,是病發於一經傳到另一經的現象。
(4)血管像樹枝似的分出幾個權,多發生在瞳仁水平以下。若下部血管的根部在下,向上分流使附近的血管膨脹而分出權,多屬血流瘀滯,左眼心區往往有此現象。
(5)血管在球結膜上似乎隆起一條,常常發生於六腑病變時。如左眼大腸區血管隆起,多屬痔瘺或肛門病;右眼小腸區血管隆起,多屬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6)瘀血凝集成片狀,肝、膽、下焦區皆易出現,多屬鬱症。
(7)形如垂露,延長的血管末端像懸垂的露水珠,多見於蟲積或瘀血患者。
2.血管顏色的變化
(1)色紫紅:多屬熱盛。熱壅血脈,血流不暢故呈紫紅色。
(2)顏色淺淡:多屬虛證或寒證。虛證氣血不足,寒證氣血受阻,故血管顏色淺淡。
(3)顏色紅中帶黑:為新病轉熱。若熱熾血滯,則由紫轉為黑色。
(4)鮮紅色:多屬新得的實熱證。因血脈鬱熱新成,故顏色鮮紅。
(5)暗灰色:為陳舊性病灶。球結膜上的血管一旦發生變化則永留殘痕(頗似肺結核愈後的鈣化點永遠存在),若病情隱而未見,無症狀,則顏色暗灰。
(6)深紅色:為病勢加重。若病邪由表入裡,則顏色轉為深紅;五臟熱證多呈現此種顏色。球結膜上的血管有深淺兩層,髒病多在深層,好像隔著一層玻璃。
(7)淡黃色:為疾病將愈。若血管色紅,示尚有餘熱未清。因淡黃色表示胃氣之轉機,故知病之將愈。
(8)紅中帶黃:為病勢減輕。黃色屬脾胃之氣,胃為後天之本「有胃氣則生」,胃氣盛則病勢好轉。
三、取穴規律
1.循經取穴看眼睛各經區,在與病症相符的有明顯的血管形色變化的對應區取穴。如腰痛可在左眼或右眼下焦區、腎和膀胱區見到形態顏色均有改變的血管,針之常取得良好效果。
2.看眼取穴此法不論疾病種類、病變所在部位,只根據在眼部經區血管變化最明顯的部位取穴。如神經性頭痛,常見於右眼上焦區和左眼肝膽區,針之常獲良效。
3.三焦取穴即按病位取穴,按三焦分佈的部位對症取穴。如頭面、上肢、胸部疾患取上焦等等。
4.根據穴位敏感點取穴可用按壓法和電阻測定探查。
(1)按壓探穴法:用玻璃點眼棒或三稜針柄等圓頭器械在所選「眼周眶區穴」內,用輕、慢、均勻一致的壓力尋找敏感點,當找到敏感點時,病人多有酸、麻、脹、重或發熱、發涼、微痛、舒服等感覺。可挑選感覺最明顯處加壓稍重,停留數秒,使局部皮膚出現凹陷痕跡,作為針刺標誌。如反覆按壓探查找不到敏感點,可按選好的經區針刺治之。
(2)皮膚電阻測定:以經絡測定儀尋找反應點,探索導子按壓時,儀表指針讀數最高處即是。
四、操作
以30~32號1.5cm長不銹鋼針,先以左手指壓住眼球,並使眼眶的皮膚繃緊,右手持針,在離眼眶邊緣2cm處輕輕刺入。有針刺反應點的,可以直刺1~2分,達骨膜即可,勿過深。按經區的沿皮橫刺2~4分,橫刺時沿皮刺入皮內,由經區邊緣進針不可超越所刺的經區。一般在患側針刺,亦可在健側繆刺,為增加療效,也可以在同名經區雙側同時針刺。
眼針的操作一般不用手法,刺入後得氣即可。如針後未得氣,可以將針稍提出,調整針刺方向後重新刺入。當需要補瀉時,沿皮橫刺,按左右眼穴位定向,順著序列進針為補,逆其序列進針為瀉。上中下三焦區,可針到全區,其它5個經區,每經區只有一半屬於某經,應刺一半,不可超越。
留針時間5~30分鐘,以症狀消失為度。如未得氣或症狀重者可用指甲輕刮針柄,或用極微的手法緩緩捻動,幅度不可超過10°。
出針時一手將消毒干棉球壓在穴位上,另一手緩緩把針拔出,待針尖將脫出皮膚時,急速以干棉球按壓片刻,以防出血。
【主治病症】
一、偏癱
用眼針經區法。取患側上焦、下焦。合併高血壓者配肝區,伴有失語者配心區,伴有二便失禁者配腎區。除上述病症外,還可治牙痛、神經性頭痛、肋間神經痛、肩關節周圍炎、坐骨神經痛、痛經等病症。
二、胃神經官能症、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膽囊炎、膽道蛔蟲症
用眼針經區法。取患者中焦。除上述病症外,還可治急性腰扭傷等病症。
三、白內障、視神經炎、電光性眼炎、近視、斜視
用眼針穴位法。可選取睛明、承泣、四白、球後、魚腰、攢竹、瞳子鼴等穴。
【注意事項】
1.針刺前的局部消毒,要格外小心,切勿使消毒液進入眼內。
2.針刺時注意保護眼球,針後以手指摸眼眶,在針的裡邊還可以摸到其邊緣,讓患者睜開眼,毫無痛苦,則可確保安全。
3.針刺切忌碰傷眼瞼,針左8、右4區時,不宜過深,以防誤傷內眥動脈。
4.眼瞼肥厚或眼瞼上青色靜脈很明顯者,均不宜施行眼針。如需要時宜特別慎重輕刺、淺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