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Mǔ Li
【英文名】CONCHA OSTREAE
【別名】左牡蠣、海蠣子殼、左殼
【來源】本品為牡蠣科動物長牡蠣Ostrea gigas Thunberg、大連灣牡蠣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 或近江牡蠣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貝殼。全年均可采收,去肉,洗淨,曬乾。
【性狀】
長牡蠣:呈長片狀,背腹緣幾平行,長10~50cm,高4~15cm。右殼較小,鱗片堅厚,層狀或層紋狀排列。殼外面平坦或具數個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內面瓷白色,殼頂二側無小齒。左殼凹陷深,鱗片較右殼粗大,殼頂附著面小。質硬,斷面層狀,潔白。無臭,味微鹹。
大連灣牡蠣:呈類三角形,背腹緣呈八字形。右殼外面淡黃色,具疏鬆的同心鱗片,鱗片起伏成波浪狀,內面白色。左殼同心鱗片堅厚,自殼頂部放射肋數個,明顯,內面凹下呈盒狀,鉸合面小。
近江牡蠣: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等。右殼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黃等色,環生同心鱗片,幼體者鱗片薄而脆,多年生長後鱗片層層相疊,內面白色,邊緣有的淡紫色。
【炮製】
牡蠣:洗淨,乾燥,碾碎。
鍛牡蠣:取淨牡蠣,照明鍛法(附錄Ⅱ D)鍛至酥脆。
【性味】鹹,微寒。
【歸經】歸肝、膽、腎經。
【功能主治】重鎮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疬痰核,癥瘕痞塊。鍛牡蠣收斂固澀。用於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
【用法用量】9~30g,先煎。
【貯藏】置乾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