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針療法

溫針療法是在毫針針刺後,在針尾加溫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此法始見於東漢時張仲景《傷寒論》。明代楊繼洲的《針灸大成》,對此法敘述較詳:「其法針穴上,以香白芷作圓餅,套針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於山野貧賤之人,經絡受風寒致病者,或有效,只是溫針通氣而已。」以後,歷代都有沿用。此法至今仍在民間廣為流傳應用。

【操作方法】

1.一切準備工作均同毫針針刺療法。

2.按照針刺療法將針進到一定深度,找到感應,施用手法,使病人取得酸麻沉脹的感覺,留針不動。

3.在針尾裝裹如棗核大或如小棗子大的艾絨,點火使燃。或用艾卷剪成長約2cm一段,插入針尾,點火加溫。

4.一般溫針燃艾可1~3炷,使針下有溫熱感即可。

5.留針15~20分鐘,然後緩慢起針。

【主治病症】

一此法適用於風寒濕痺和一些偏寒的疾病,如關節酸痛,麻木不仁(有時自覺患處有涼氣)形體虛寒,大便稀溏,腹痛腹脹,早洩、陽痿、滑精、遺尿、脫肛、子宮脫垂、虛寒咳喘、寒性呃逆、寒凝經閉和痛經、白帶增多、寒性胃病等等。各病證的取穴方法與針刺,艾灸同,詳見「針刺療法」和「艾灸療法」。

【注意事項】

1.針尾上裝裹的艾絨,一定要裝好,以免燃燒時艾團和火星落下,造成燒傷。

2.如用銀針治療,裝裹的艾團宜小,因銀針導熱作用強。

3.點燃艾絨時,應先從下端點燃,這樣可使熱力直接向下輻射和傳導,增強治療效果。

4.如有艾火落下,可隨即將艾火吹向地下,或直接熄滅。同時囑咐病人不要更動體位,以免針尾上裝裹的艾絨一起落下,加重燒傷,同時也為了防止造成彎針事故。為了防止可能發生的燒傷,可在溫針的周圍皮膚上墊上橡皮墊或毛巾、衣物等。

5.其它注意事項見「針刺」和「艾灸」療法。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