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清

劉道清,男,漢族,1942年3月1日生於安徽省蕭縣。1968年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現在河南省中醫研究院從事醫療和科研工作,兼任圖書情報中心和古籍文獻研究室主任、全國中醫藥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醫史學會副主任、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誌編委等。曾多次參加全國和省級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和科普文章130餘篇,自著及與他人合著的有《百病自我療法》、《中國民間療法》、《北行日記校注》、《儒門事親校注》、《肝病》、《怪病怪治》等12部著作。1989年被評為河南省先進科技工作者,受到嘉獎。

他認為人在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中生活,健康與疾病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天文的、地理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社會的等等。因此,醫學應是各門科學的總和。作為一個醫生,應該博覽群書,做到「博、大、精、通」。不能只滿足於「醫藥書本」這個小圈子.應該從大範圍去理解醫學的內涵,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他既反對那些不學無術、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吹噓的「市儈醫生」,又反對那些自以為有一技之長,盛氣凌人、不可一世的「庸俗醫生」。學無止境,醫也無止境。謙虛謹慎、勤奮好學是為醫者的美德,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為醫者的職責。

他精於醫道,尤其對肝病更為擅長。他在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治肝八法」為醫學界所稱道。簡介如下:

疏肝:肝為「將軍之官」,情志主怒。肝病患者多有煩躁易怒、腹脹脅痛、常太息等肝鬱症狀,所以治療時多採用疏肝解郁的方法,常用藥物有柴胡、青皮、陳皮、枳殼、枳實、厚樸、郁金、香櫞等。

健脾:肝病最易犯脾,常見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脹和下肢浮腫等脾虛症狀,所以治療時多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常用藥物有茯苓、澤瀉、薏苡仁、白朮、白扁豆、太子參、山藥、炒萊菔子、炒麥芽、草蔻、黃芪等。

化瘀:肝炎患者,多有肝區疼痛、肝脾腫大、肝區壓痛、身有瘀點、舌質絳紫等血瘀症狀,所以在疏肝理氣的同時,尤應強調活血化瘀,常用藥物有當歸、丹參、益母草、蒲黃、元胡、焦山楂、郁金、王不留行、澤蘭、赤芍等。

解毒:多用於急性傳染性肝炎,常用藥物有茵陳、黃柏、梔子、大黃、金銀花、連翹、黃芩、赤芍、板藍根、敗醬草等。

清熱:多用於急性傳染性肝炎,用藥略同解毒藥。

利濕:此法多用於肝硬化腹水、黃疸或濕困脾土的患者。行氣利水常用大腹皮、陳皮、香附、厚樸等;健脾利濕用茯苓、澤瀉、薏苡仁、山藥、白朮、白扁豆、鯉魚等;活血利濕用澤蘭、瞿麥、懷牛膝等;清熱利濕用茵陳、竹葉、車前子、金錢草、滑石、通草、冬瓜皮、西瓜等。

軟堅:多用於肝脾腫大或肝硬化患者,常用鱉甲、穿山甲、雞內金、瓦楞子等。

養血:肝病患者,常表現爪甲枯燥,面容憔悴,多夢頭暈等肝血不足的症狀。所以對久病的慢性患者,要適當配合滋養肝血的藥物,如當歸、赤芍、白芍、丹參、黃精、黃芪、太子參、山藥、熟地、山萸肉等。

以上八法,不是每個肝病患者均同時使用,也不是只用其中的一法,而是根據病情需要,選用其中的幾法。一般地說,疏肝、健脾、化瘀三法多在慢性肝炎中使用,清熱、利濕、解毒三法多在急性黃疸型肝炎中使用,軟堅、養血、化瘀、利水(利濕)多在肝脾腫大或肝硬化腹水中使用。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