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

【出處】《本經》

【拼音名】She Xiānɡ

【別名】當門子、臍香(《雷公炮炙論》),麝臍香(《綱目》),四味臭(《東醫寶鑒》),臭子、臘子(《中藥志》),香臍子(《中藥材手冊》)。

【來源】

為鹿科動物麝的雄獸香腺囊中的分泌物。

活麝取香:選3歲以上的壯年雄麝,縛在取麝台上,腹部向上。取香者以左手固定麝香囊(香腺囊),並分開囊口,右手持經過消毒的取香匙,徐徐插入,深度視麝香囊大小而定,防止損傷香囊。插入後,輕輕轉動取香匙,並向外掏取麝香,用盤盛取。取香後,用消炎藥塗搽囊口,然後將麝放回。一般每年冬、春取香1次,也有每年3、4月和7、8月取香2次。

過去多獵麝取香,在冬、春季獵取雄麝,連腹皮割下麝香囊,陰乾。將毛剪短,即為整麝香,又稱毛香。挖取囊中的麝香顆粒,稱為麝香仁,又稱散香。

【原形態】

麝(《本經》),又名:麝父(《爾雅,),香獐(《綱目》),土獐(《本草述》),拉石子、獐子、山驢子。

體形小,長65~95厘米,體重8~13公斤。體毛粗硬,曲折如波浪狀,易折斷。雌雄均無角。耳長直立,上部圓形。眼大,吻端裸露,無眶下腺,雄獸上犬齒發達,露出唇外,向下微曲。四肢細長,後肢較前肢長;主蹄狹尖,側蹄顯著,尾短,雄獸鼠蹊部有香腺囊,囊內分泌麝香,外部略隆起;香囊外毛細短,稀疏,皮膚外裸,囊的外皮中央有2小口,在前面的為香囊口,在後面的為尿道,口外都有細毛一撮。體毛深棕色,體背體側較深,腹毛較淡,下頜白色,頸兩側各有白色毛延至腋下,呈兩條白帶紋,頸背、體背有土黃色斑點,排列成四、五縱行,在腰及臀部兩側的斑點,明顯而密集。

棲息於多岩石的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常獨居,多於晨昏活動。食物為松樹、冷杉、雪松的嫩枝葉,地衣苔蘚,雜草及各種野果等。

本動物的肉(麝肉)以及香腺囊的外皮(麝香殼)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佈】

分佈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西藏、雲南、貴州、廣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現在多人工飼養。

主產四川、西藏、雲南、陝西、甘肅、內蒙古;此外,東北、河南、安徽、湖北、廣西、貴州、青海等地亦產。

【性狀】

1整麝香:呈球形、橢圓形或扁圓形,直徑3~7厘米。開口面略平坦,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的細短毛,呈漩渦狀排列,中央有一小孔(囊口),直徑約2~3毫米,去毛後顯棕色的革質皮。另一面為黑棕色的皮膜,無毛,手捏略有彈性。用剪刀剪開,可見中層皮膜,呈銀灰色且透明,習稱銀皮,內層皮膜呈棕紅色,習稱油皮,再內包含有顆粒狀及粉末狀的麝香仁。質較柔軟,有特異的香氣。

2麝香仁:鮮時呈稠厚黑褐色軟膏狀,干後為棕黃色或紫紅色的粉末,並偶爾夾有細毛。其中呈塊狀顆粒者習稱當門子,為不規則圓形或扁平狀,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紋,油潤光亮。質柔有油性,手捻成團而不粘手、不結塊,手放開立即鬆散彈起。有強烈而特異的香氣,味微苦而略辣。均以質柔軟、有油性、當門子多、香氣濃烈者為佳。

【化學成份】

含水分22.56%(常溫,減壓,濃硫酸乾燥器中),灰分3.62%(中含鉀、鈉、鈣、鎂、鐵、氯、硫酸根、磷酸根等),含氮化合物(中含碳酸銨1.15%,銨鹽中的氨1.89%,尿素0.40%,氨基酸氮1.07%,總氮量9.15%),膽甾醇2.19%,粗纖維0.59%,脂肪酸5.15%,麝香酮1.2%。

麝香主要芳香成分為麝香酮,但又含少量的降麝香酮。麝香純乾燥品一般組成的範圍如次:水溶性物質50~75%,乙醇溶性物質10~15%,水分10~15%(常溫、濃硫酸乾燥器中),灰分7~8%,麝香酮0.5~2%。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的作用

天然麝香酮或人工麝香酮小劑量對大白鼠食物運動性條件反射無顯著影響,中等劑量(0.01~0.06毫克/公斤)可使陽性條件反射潛伏期延長或反應消失,分化相改善,有個別動物分化相受到抑制;大劑量時(1毫克/公斤)則使大多數動物呈中毒現象,表現陽性條件反射的反應不規則或消失,分化相受到抑制。天然麝香原生藥、天然麝香酮及人工麝香酮均能縮短戊巴比妥鈉引起的小鼠睡眠時間,但大劑量則反而延長睡眠時間,天然麝香5、10和20毫克的劑量給予大白鼠2、3和5天者,可顯著縮短戊巴比妥鈉引起的睡眠時間。故麝香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為小量興奮,大量抑制。

2對呼吸、循環系統的影響

麝香對離體心臟有興奮作用,麝香酊靜脈注射於家兔及狗,可使血壓上升,呼吸次數增加,人工及天然麝香酮靜脈注射於麻醉貓亦均有升壓作用,呼吸次數及頻率增加。用貓乳頭肌、豚鼠氣管平滑肌等作實驗,可觀察到麝香能增強兒茶酚胺的作用。

3對子宮的作用

麝香對離體及在位子宮均呈明顯興奮作用,後者更為敏感,妊娠的又較非妊娠的敏感,對非妊娠的興奮作用發生較慢但較持久。

4抗菌、抗炎作用

麝香酊的稀釋液,在試管內能抑制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由分枝桿菌抗原注射液引起的大鼠關節炎,其消炎作用強於布他酮。

5其他作用

過去曾將麝香用於呃逆、中樞神經衰竭,現已少用,而人工麝香可用於小兒百日咳的咳嗽及聲門痙攣。

【炮製】

用溫水浸潤香囊,割開後除去皮毛內膜雜質,用時取麝香仁研細。

1《雷公炮炙論》:凡使麝香,用當門子尤妙,微研用,不必苦細也。

2《本草蒙筌》:勿近火、日,磁缽細擂。

3《本草述》:如欲細甚,入醇酒少許,不損香氣。

【性味】

辛,溫。

1《本經》:味辛,溫。

2《別錄》:無毒。

8《藥性論》:味苦,辛。

【歸經】

入心、脾、肝經。

1《本草匯言》:入足太陰、手少陰經。

2《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經。

【功能主治】

開竅,辟穢,通絡,散瘀。治中風,痰厥,驚癇,中惡煩悶,心腹暴痛,癥瘕癖積,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1《本經》:主辟惡氣,溫瘧,癇痓,去三蟲。

2《別錄》:療中惡,心腹暴痛,脹急痞滿,風毒,婦人難產,墮胎,去面鼠,目中膚翳。

3陶弘景:療蛇毒。

4《藥性論》:除心痛,小兒驚癇、客忤,鎮心安神。以當門子一粒,細研,熟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蝕一切癰瘡膿。

5《日華子本草》:殺臟腑蟲,制蛇、蠶咬,沙虱、溪、瘴毒,吐風痰。納子宮暖水髒,止冷帶疾。

6《仁齋直指方》:能化陽通腠理。能引藥透達。

7王好古:療鼻窒不聞香臭。

8《綱目》: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積。治中風,中氣,中惡,痰厥,積聚癥瘕。

9《本草正》:除一切惡瘡痔漏腫痛,膿水腐肉,面酐斑疹。凡氣滯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蟲咬成瘡,以麝香封之。

十《本草備要》:治耳聾,目翳,陰冷。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3~5厘。外用:吹喉、搐鼻、點眼、調塗或入膏藥中敷貼。

【注意】孕婦忌用。

【附方】

1治卒中風:青州白丸子,入麝香同研碎為末,生薑自然汁調灌之,如牙緊,可自鼻中灌入。(《魏氏家藏方》)

2治中風不醒:麝香二錢。研末,入清油二兩,和勻灌之。(《濟生方》)

3治痰迷心竅:麝香一分,月石、牙皂、明礬、雄精各一錢。上共研勻,密貯,每服五分。(《瘍科遺編》)

4治中惡客忤垂死:空青一兩(細研),麝香一分(細研),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雄黃半兩(細研)。上藥相和,研令勻,每服以醋一合、湯一合相和,調散半錢,不計時候服之,須臾即吐為效。(《聖惠方》)

5治小兒諸痼潮發,不省,困重:白殭蠶(湯洗,焙黃為末)半兩,天竺黃一分(細研),真牛黃一錢(別研),麝香(研)、龍腦(研)各半錢。上拌研勻細,每服半錢,生薑自然汁調灌眼,無時。(《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白金散)

6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頻發不止:麝香半兩(細研),阿魏半兩(面裹煨,面熟為度),干蠍三分(微炒),桃仁五十枚(麩炒微黃)。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灑下二十丸。(《聖惠方》麝香丸)

7治厥心痛:麝香(別研,每湯成旋下),木香一兩(銼),桃仁(麩炒)三十五枚,吳茱萸(水浸一宿,炒干)一兩,檳榔(煨)三枚。上五味,除麝香、桃仁外,粗搗篩,入桃仁,再同和研勻。每服三錢匕,水半盞,童子小便半盞,同煎至六分,去滓,入麝香末半錢匕,攪勻溫服,日二服。(《聖濟總錄》麝香湯)

8治跌打氣閉:牙皂、北細辛、南星、冰片、麝香等分。為末,吹鼻。(《醫鈔類編》吹藥方)

9治癰疽發背及諸惡瘡,去惡肉:麝香、雄黃、礬石、閭茹(一作』真朱』)各一兩。上四味治下篩,以豬膏調如泥塗之,惡肉盡,止,卻敷生肉膏。(《千金方》麝香膏)

十治鼠瘺:麝香(研)、雌黃(研)。上二味等分,並為散,取蝦蟆背白汁和塗瘡孔中,日一度。(《古今錄驗方》)

⑾治小兒疳,常渴,飲冷水不休:麝香一分,人中白一分。上藥邡研令細,以蒸餅和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每服煎皂莢湯下二丸,空心、午後各一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聖惠方》麝香丸)

⑿治牙痛:麝香大豆許,巴豆一粒,細辛末半兩(錢)。上藥同研令細,以棗瓤和丸,如粟米大。以新綿裹一丸,於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有蛀孔即納一丸。(《聖惠方》麝香丸)

【各家論述】

1李杲:麝香,凡風病在骨髓者宜用之,使風邪得出,若邪在肌肉用之,反引風入骨。

2《濟生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