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拼音名】Shan Yu Tou
【英文名】Finless eel head, Ricefield eel head
【來源】
藥材基源:為合鰓科動物黃鱔的頭部。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捕後,割取頭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黃鱔,體細長,呈蛇形,向後漸側扁,尾部尖細。頭圓,吻端尖,唇頗發達,下唇尤其肥厚。上下頜及顎骨上部有細齒。眼小,為一薄臘所覆蓋。兩處鼻孔在腹陪合為一,呈V字形。體無鱗。無胸腹鰭,背、臀鰭退化僅留低皮褶,無軟刺,都與尾鰭相聯合。體色微黃或橙黃,全體滿佈黑色小點,腹部灰白。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為底層生活的魚類,喜棲息於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有性逆轉現象。為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捕食各種小動物。
資源分佈:除西北地區及東北北部外,各地均有分佈。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解毒殺蟲。主治消化不良;痢疾;消渴;痞積;脫肛;小腸癰;百蟲入耳。
【用法用量】內服:焙乾研粉,黃酒沖服,每次5g,每日3次。外用:適量,焙乾研末,綿裹塞耳。
【附方】治小腸癰:鱔魚頭、蛇頭、地龍頭。燒灰酒服有效,(《集成方》)
【各家論述】
1.《別錄》:頭骨燒之,上痢。干鱔頭主消渴,食不消;去冷氣,除痞症。
2.《綱目》:百蟲入耳,燒,研,綿裹塞之。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