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東北藥植志》
【拼音名】Xiānɡ Chūn Zǐ
【別名】椿樹子(《生生編》),椿芽樹花(《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椿花(《四川中藥志》),春尖花(《重慶草藥》),香椿鈴(《陝西中藥志》)。
【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的果實。秋季采收,曬乾。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椿白皮條。
【生境分佈】主產四川。
【性狀】乾燥果實,長2.5~3.5厘米。果皮開裂為5瓣,深裂至全長2/3左右,裂片披針形,先端尖,外表黑褐色,有細紋理,內表黃棕色,光滑,厚約2.5毫米,質脆。果軸呈圓錐形,頂端鈍尖,黃棕色,有5條棕褐色稜線。斷面內心松泡色黃白。種子著生於果軸及果瓣之間,5列,種子有極薄的種翅,黃白色,半透明,基部斜口狀,種仁細小不明顯。氣微弱。以完整、乾燥者為佳。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苦,無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肝、肺等經。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止痛。治風寒外感,心胃氣痛,風濕關節疼痛,疝氣。
1《民間常用草藥彙編》:發汗,治心胃氣痛。
2《四川中藥志》:除風寒,治冷骨風及風濕關節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研末。
【附方】
1治風寒外感:香椿子、鹿啣草。煎水服。(《四川中藥志》)
2治胸痛:香椿子、龍骨。研末衝開水服。(《湖南藥物誌》)
3治風濕關節痛:香椿子燉豬肉或羊肉服。(《四川中藥志》)
4治疝氣痛:香椿子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誌》)
5治痔漏:香椿子、飴糖。蒸服。(《貴州中醫驗方》)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