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1.《本草拾遺》:越瓜,大者色正白,越人當果食之。
2.《綱目》:越瓜,南北皆有。二、三月下種,生苗就地引蔓;青葉黃花,並如冬瓜花葉而小,夏、秋之間結瓜,有青、白二色,大如瓠子。 一種長者至二尺許,俗呼羊角瓜;其子形如胡瓜子,大如麥粒;其瓜生食,可充果蔬,醬豉糖醋藏浸皆宜,亦可作。
【拼音名】Yue Guā
【英文名】fruit of Conomon Muskmelon
【別名】菜瓜、羊角瓜、生瓜、白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菜瓜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ucumis melo L. var. conomon (Thunb.) Makino[C.conomon Thunb.]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
【原形態】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莖、枝有稜黃褐色或白色糙硬毛和龍狀突起。捲鬚纖細,單一,被微柔毛。葉互生;葉柄長8-12cm,具槽溝及短剛毛;葉片厚紙質,近圓形或腎形,長、寬均8-15cm,上面粗糙,被白色糙硬毛,背面沿脈密被糙硬毛,邊緣不分裂或3-7淺裂,有鋸齒,基部截形或具半圓形的彎缺;具掌狀脈。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數朵簇生於葉腋,花梗纖細,被柔毛;花萼狹鍾形,密被白色長柔毛,裂片近鑽形;花梗粗壯,被柔毛;子房長橢圓形,柱頭靠合。果產長圓狀圓柱形或近棒狀,長20-50cm,逕6-15cm。果實長圓狀圓柱形或的棒狀,長20-50cm,逕6-15cm,上部比下部略粗,兩端圓或稍呈截形,平滑無毛,淡綠以,有縱條紋,果內白以或淡綠以,無香甜味。花、果期夏季。
【生境分佈】我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性味】味甘;性寒
【歸經】歸胃;小腸經
【功能主治】除煩熱;生津液;利小便。主治煩熱口渴;小便不利;口瘡。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生食;或煮熟。外用:適量,燒灰存性研末調敷。
【注意】脾胃虛寒者忌服。孟詵:生食多冷中動氣,令人心痛,發諸瘡。又令人虛弱不能行。天行病後不可食。
【各家論述】
1.《本經逢原》:越瓜,惟解酒毒,利小便宜之。饒灰敷口瘡及陰莖熱瘡,以其能解熱毒,收濕氣也。
2.《千金·食治》:益腸胃。
3. 孟詵:止渴。
4.《本草拾遺》:利小便,去煩熱,解酒毒,宣洩熱氣。為灰敷口吻瘡及陰莖熱瘡。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