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草經集注》
【拼音名】Yue Guā
【別名】菜瓜、稍瓜(《飲膳正要》),生瓜(《本經逢原》),白瓜(《本草求原》)。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越瓜的果實。夏、秋間果實成熟時采收。
【原形態】一年生攀援或匍匐狀草本。莖有稜角,被多數刺毛,葉互生,葉片卵圓形或近腎形,長約7~12厘米,寬與長略相等,掌狀3~5淺裂,中間的裂片大而圓,先端鈍,基部心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葉兩面被毛,葉脈掌狀;葉柄長,有刺毛。花單性同株;雄花簇生,具長梗;花萼鍾狀,5裂,密被柔毛;花冠黃色,5深裂,裂片橢圓形,先端尖;雄蕊3,分離,著生於花萼筒部,花絲甚短。雌花單生,花梗較短;子房下位,卵狀或長橢圓形,花柱短,柱頭3,胚珠多數。瓠果肉質;長圓筒形,外皮光滑,有縱長線條,綠白色或淡綠色;果肉白色或淡綠色,汁多,質脆。種子白色,細小。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佈】生於溫熱地帶。我國各地多有栽培。
【性味】
甘,寒。
1陶弘景:冷。
2《千金·食治》:甘,平,無毒。
3《開寶本草》:甘,寒。
【歸經】《本草求真》:入腸、胃。
【功能主治】
利小便,解熱毒。治煩熱口渴,小便不利。
1《千金·食治》:益腸胃。
2孟詵:止渴。
3《本草拾遺》:利小便,去煩熱,解酒毒,宣洩熱氣,為灰敷口吻瘡及陰莖熱瘡。
【用法用量】內服:生食、煮熟或醃食。外用:燒存性研末調敷。
【注意】
脾胃虛寒者忌服。
孟詵:生食多冷中動氣,令人心痛,臍下癥結,發諸瘡。又令人虛弱不能行。天行病後不可食。
【各家論述】《本經逢原》:越瓜,惟解酒毒,利小便宜之。燒灰敷口瘡及陰莖熱瘡,以其能解熱毒,收濕氣也。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