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分類草藥性》
【拼音名】Zhī Zi Huā Gēn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山梔的根。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梔子條。
【性味】
1《分類草藥性》:苦。
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解毒。治感冒高熱,黃疸型肝炎,吐血,鼻衄,菌痢,淋病,腎炎水腫,瘡癰腫毒。
1《分類草藥性》:治婦女氣血不和。
2《廣西中藥志》:治牙痛。
3《四川中藥志》:開心竅,解心熱,通小便。治黃疸,吐血,痢血,五淋,跌打。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涼血瀉火。治黃疸型肝炎,蠶豆黃,感冒高熱,菌痢,腎炎水腫,鼻衄,口舌生瘡,乳腺炎,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附方】
1治黃疸:山梔根一至二兩。煮瘦肉食。
2治感冒高熱:山梔子根二兩,山麻仔根一兩,鴨腳樹二層皮二兩,紅花癡頭婆根一兩,煎服;或加酒少許服。
3治鼻流血:山梔根-兩,茅根三錢,柏子葉五錢,茅利紅五錢。水煎服。孕婦忌服。(1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
4治赤白痢疾:梔子根和冰糖燉服。(《閩東本草》)
5治米湯樣尿:黃梔子根一兩,綿毛旋覆花根一兩。加水同瘦豬肉燉服;(《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彙編》)
【臨床應用】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用黃梔子根煎服,每日1次。劑量:2歲以下5錢,3~4歲8錢,5~7歲1兩,8~10歲1.5兩,11~15歲2兩,16歲以上3兩。治療30例,平均在2天內尿量明顯增多,症狀好轉或消失,食慾轉佳,腹部脹痛明顯改善,嘔吐便洩逐漸減輕,體溫下降;平均在2~3天內鞏膜黃染開始消退。尿膽紅質或尿膽元呈陽性者大都在5~10天轉為陰性。腦絮、麝濁及黃疸指數等治療後均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