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散--《古今醫統》卷八十三
【處方】穿山甲(灰炒燥),鱉甲(醋炙),赤芍葯, 大黃(炒),干漆(炒令煙盡),桂心各30克, 川芎, 芫花(醋炒),當歸各15克, 麝香0.3克。
【製法】上藥共為細末,再入麝香研勻。
【功能主治】主治婦人症瘕痞塊,及惡血攻心,脅腹疼痛,面無華色,四肢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3克,熱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古今醫統》卷八十三
穿山甲散--《直指》卷二十三
【處方】穿山甲(撮取後段尾根盡處,炙焦存性)1兩,鱉甲半兩(酒炙酥),麝香半錢(細研)。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痔,肛邊生鼠乳,或成瘡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半,用臘茶半匙夾和,沸湯送下;防風煎湯調下亦得。留滓塗痔。
【摘錄】《直指》卷二十三
穿山甲散--《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處方】黃牛角腮(銼)半兩,豬牙皂角(銼)半兩,穿山甲半兩,蟬蛻1分。
【製法】上藥入在瓷罐子內,炭火燒留性,為細末。
【功能主治】腸風痔疾,疼痛難忍,或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胡桃酒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穿山甲散--《直指》卷二十二
【處方】蜂房1兩,蛇蛻1分,穿山甲1分,油發(並燒,帶生存性)1分。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托毒排膿,托出毒氣,止痛內消。主治癰疽,五毒附骨,在臟腑裡。
【用法用量】每服2錢,入乳香末半錢,暖酒調下。
【摘錄】《直指》卷二十二
穿山甲散--《普濟方》卷二八四
【處方】穿山甲1兩(炒),天花粉2兩,白芷2兩。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癰疽諸痛,未有頭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酒調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八四
穿山甲散--《瘍醫大全》卷十七
【處方】白霜梅(燒存性)1個,枯礬1錢,穿山甲(炒)5分,雄黃5分。
【製法】共為細末。
【功能主治】咽喉內生瘡,鼻孔俱爛,名天白蟻瘡。
【用法用量】吹喉中。立效。
【摘錄】《瘍醫大全》卷十七
穿山甲散--《聖惠》卷六十
【別名】內消散
【處方】穿山甲2兩(炙令焦黃),麝香1分(細研)。
【製法】上為細散,入麝香,同研令勻。
【功能主治】痔,肛邊生鼠乳,及成瘡,痛楚至甚。
【用法用量】內消散(《直指》卷二十二)。
【摘錄】《聖惠》卷六十
穿山甲散--《聖惠》卷七十一
【處方】穿山甲2兩(炙令黃色),京三稜2兩(微炮,銼),木香1兩,檳榔1兩,桂心1兩,白朮3分,鬼箭羽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防葵3分,鱉甲1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當歸3分(銼,微炒)。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症痞,及血氣凝滯,心腹妨痛,四肢羸瘦,時吐清水,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聖惠》卷七十一
穿山甲散--《聖惠》卷七十一
【處方】穿山甲1兩(炙令黃色),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赤芍葯1兩,芎?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麝香1分(細研),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干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桂心1兩,芫花半兩(醋拌炒令干)。
【製法】上為細散,入麝香,同研令勻。
【功能主治】散結破血,行氣消飲,溫行積塊。主婦人症痞,及惡血氣攻刺,心腹疼痛,面無顏色,四肢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熱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七十一
穿山甲散--《聖惠》卷七十二
【處方】穿山甲1兩(炙令黃色),榼籐子1兩(去殼,微炒),麒麟竭半兩,露蜂房半兩(微炙),蝟皮1兩(炙令黃),麝香1分(研入)。
【製法】上為細散,入研了藥令勻。
【功能主治】婦人痔疾。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當歸湯調下。
【摘錄】《聖惠》卷七十二
穿山甲散--《聖惠》卷七十七
【處方】穿山甲2分(炒令黃色),牡丹半兩,肉桂半兩(去皺皮),鬼臼1兩(去毛),驢護干1兩,蒲黃1兩,當歸1兩,蓮子1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桃膠3分,檳榔1分。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婦人經脈不通,一月至三個月,腹內有氣塊,發來從脅下起沖心,此是鬼胎。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酒各半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摘錄】《聖惠》卷七十七
穿山甲散--《聖惠》卷八十
【處方】穿山甲1兩,兒孩子頭髮1兩(10歲以下者佳),干漆1兩,紅蘭花子1兩,赤鯉魚鱗2兩,灶突墨2兩。
【製法】上藥都入於瓷瓶子內,以瓦子蓋瓶口,用鹽泥固濟,於蓋上開一竅,以大火燒令煙白色,住火候冷取出,細研為散。
【功能主治】產後惡血在腹中,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熱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八十
穿山甲散--《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處方】當歸(洗、焙)、干漆(米醋炒令煙出)、穿山甲(石灰炒如田螺)、乾薑(炮)各等分。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血積、血塊,往來刺痛,經脈欲行,腹脅痛,或作寒熱,肌肉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