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湯

除濕湯--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半夏麴(炒.一錢半) 厚樸(姜制.一錢半) 蒼朮(米泔浸.二錢) 藿香(一錢) 陳皮(去白.一錢半) 白茯苓(去皮.二錢) 白朮(二錢) 甘草(一錢)

【功能主治】治寒濕所傷,身體重著,腰腳酸痛,大便溏洩,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薑七片,紅棗一枚,煎至一鐘,食前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除濕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

【處方】茯苓,干葛各120克,甘草(炙),白朮各6克。

【製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健脾除濕。主治濕郁經絡,血溢作衄或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服。頭痛,加川芎6克。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

除濕湯--《世醫得效方》卷四

【處方】半夏(湯洗)厚樸(去粗皮,切,薑汁炒)各30克 藿香葉15克(去土)陳皮(去白)15克 甘草9克 蒼朮(米泔浸)30克(切,炒赤)

【製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燥濕健脾。主治週身重著;或多食生冷,吐利俱作。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薑7片,紅棗1枚,煎至160毫升,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世醫得效方》卷四

除濕湯--《丹台玉案》卷三

【處方】茯苓,澤瀉,茵陳,豬苓各2.4克,黃芩,黃連,知母,天花粉,白朮各1.8克,防己,陳皮,青皮,蒼朮各0.9克。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主治黃疸內熱,嘔吐而渴,欲飲冷水,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時服。

【摘錄】《丹台玉案》卷三

除濕湯--《明醫指掌》卷四

【處方】厚樸(薑汁拌,炒)1錢,蒼朮(米泔浸,炒)1錢,半夏1錢,藿香葉3分,陳皮5分,茯苓5分,白朮5分。

【功能主治】痢疾病久,所下若鼻涕、凍膠,脈遲弱,形體虛怯,四肢倦怠。

【用法用量】加生薑、大棗,水煎,溫服。

【摘錄】《明醫指掌》卷四

除濕湯--《回春》卷五

【處方】人言2兩。

【製法】水煮滾熱,再用氈片剪如底樣5-6片,入內同煮,令汁干為度,取出氈片,曬乾或焙乾。

【功能主治】風濕凝住,腳氣疼痛。

【用法用量】裹腳板上,出汗,如氈濕透,再換1片,出令汗盡即已。

【摘錄】《回春》卷五

除濕湯--《眼科纂要》捲上

【處方】連翹、滑石、車前、枳殼、黃芩、川連、木通、粉甘草、陳皮、白茯苓、荊芥、防風。

【功能主治】風弦赤爛外障,脾胃濕熱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眼科纂要》捲上

除濕湯--《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九

【處方】半夏、蒼朮、厚樸、藿香、陳皮、甘草、白朮、茯苓、木瓜、檳榔、白芷、生薑、大棗。

【功能主治】腿、股、膝、臏、脛、足病之因於濕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九

除濕湯--《一盤珠》卷一

【處方】蒼朮、白朮、白苓、甘草、乾薑、橘紅、丁香各等分。

【功能主治】中濕。

【用法用量】生薑為引,水煎服。

【摘錄】《一盤珠》卷一

除濕湯--《玉案》卷三

【處方】茯苓8分,澤瀉8分,茵陳8分,豬苓8分,黃芩6分,黃連6分,知母6分,天花粉6分,白朮6分,防己3分,陳皮3分,青皮3分,蒼朮3分。

【功能主治】黃疸內熱,嘔吐而渴,欲飲冷水,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錄】《玉案》卷三

除濕湯--《女科萬金方》

【處方】檳榔、甘遂、威靈仙、赤芍葯、葶藶、半夏、厚樸、蒼朮、藿香、陳皮、白茯苓、白朮。

【功能主治】諸濕,腰膝腫疼,項頸浮腫,筋骨緊急,精液凝滯。

【用法用量】每服5錢,加生薑5片,大棗1枚,煎服。

【摘錄】《女科萬金方》

除濕湯--《百一》卷三

【處方】白朮1兩,白茯苓1兩,蒼朮(米泔浸)1兩,藿香葉(去土)1兩,甘草1兩,橘紅1兩,厚樸1兩,半夏1兩,附子6錢(炮),生薑2兩。

【製法】厚樸、半夏、生薑一處搗作餅子,焙乾,同眾藥為粗末。

【功能主治】一切中濕,自汗,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陽虛自汗,呼吸少氣,風濕,風溫,表實裡虛,表虛裡實,腠理開疏,氣道壅塞,虛汗,盜汗,目黃身腫,胸膈溢滿,腰疼體痛,嘔吐涎沫。治寒濕所傷,身體重著,腰腳酸疼,大便溏洩,小便或澀或利,中濕,傷濕,瘧。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2大盞,加生薑10片,煎至1盞,不拘時候。

【摘錄】《百一》卷三

除濕湯--《普濟方》卷一一八

【處方】平胃散加半夏曲(炒)、藿香、白茯苓、白朮各等分(一方去白朮,用赤茯苓)。

【功能主治】寒濕所傷或脾虛停濕,身體重著,腰腳酸痛,面足浮腫,腹脹痞滿,大便溏,小便澀,及濕瘧,洩痢。大病後,及瘧痢瘡疥後,脾土虛弱,一身之間,惟面與雙足浮腫,早起則面甚,晚來則足甚。濕熱痞滿不食。洩瀉溺澀,脈緩者。坐臥卑濕,或冒雨露,或著濕衣而傷濕、發熱惡寒、身重自汗,骨節疼痛,腰腳痺冷。傷食兼濕。

【用法用量】用水2盞,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各家論述】《醫略六書》濕滯傷脾不能健運,而濕流關節,氣閉不行,故腰腳腫重,洩瀉溺澀焉,蒼朮燥濕強脾,厚樸散滯消腫,陳皮理氣和中,藿香溫中快胃,白朮燥脾濕以健中,半夏理脾濕以醒胃,茯苓滲脾濕,甘草緩中州,生薑以溫散寒濕也,使濕散脾強,則腫退瀉除,而小便亦利矣。此除濕健中之劑,為濕滯傷脾腫瀉之專方。

【摘錄】《普濟方》卷一一八

除濕湯--《醫統》卷八十八

【處方】人參、白朮、蒼朮、茯苓、半夏、厚樸(姜炒)、陳皮、藿香、大腹皮(洗)、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助脾去濕。主治小兒寒濕所傷,手足軟弱,不能抬舉疼痛,吐瀉。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不拘時候。

【摘錄】《醫統》卷八十八

除濕湯--《片玉痘疹》卷十

【處方】羌活、蒼朮、防風、木通、豬苓、澤瀉、白朮、赤芍、官桂。

【功能主治】內滲其濕,外燥其表,令好收靨.主治痘瘡,如初飲冷水,浸濕脾胃以致收靨不齊者。痘當收斂之時,有因濕盛而不得收斂者,其現證輕則有孔漏漿,重則遍體潰爛,肚腹脹、小便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片玉痘疹》卷十

除濕湯--《濟陽綱目》卷二十八

【處方】茯苓1錢,桔梗8分,枳殼(麩炒)8分,半夏5分,桑白皮5分,杏仁(去皮尖)5分,甘草(炙)5分。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諸咳嗽。

【用法用量】加生薑2片,水煎服。傷風致咳,鼻流清涕,加防風、羌活、薄荷、荊芥、蘇葉各1錢;肺受火邪、痰壅口乾,加黃芩1錢、黃連7分;肺受濕痰,身重,加蒼朮、防己、山梔(炒)各5分;寒喘痰嗽,加麻黃7分;惡寒多汗,加桂枝、防風;風寒,加南星、竹瀝半盞,薑汁少許;痰氣咳嗽,加蘇子、貝母各1錢;日晡咳者,火浮於肺,加5味子7粒,知母(炒)1錢,五倍子7分;久嗽,氣虛血少,加參、耆、歸身、款冬花、紫菀;午後陽虛咳嗽,加知母、川柏(俱蜜水蒸)4分,當歸、生地、竹瀝、薑汁、天門冬、貝母各等分;嗽若有血,加清血涼血之劑。

【摘錄】《濟陽綱目》卷二十八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