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緣何英年早逝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物。在隆中,他發奮學習,20歲就已經精通政治、軍事、經濟、外交、醫理、天文、地科技等學問。諸葛亮「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他不貪不淫,持身嚴謹。出山前,以躬耕自食;出山後,高官厚祿,仍過著淡泊生活。在彌留之際,仍強調:「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

然而諸葛亮不注意保養身體,精神和體力透支過多。《三國演義》第87回寫道:「……諸葛丞相在成都,事無大小,皆親自從公決斷。」這樣必然操勞過度,損害健康。在第90回,「燒籐甲七擒孟獲」,「將兀突骨並三萬籐甲軍,燒得互相擁抱,死於盤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時,只見蠻兵被火燒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鐵炮打的頭臉粉碎,皆死於谷中,臭不可聞。孔明垂淚而歎曰: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諸葛亮又一次遭受到精神創傷。第104回,作者寫道:「孔明強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視各營;自覺秋風吹面,徹骨生寒,乃長歎曰:『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歎息良久。回到帳中,病轉沉重。」於建興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逝世,享年54歲。

從醫學科學的角度來看,諸葛亮早逝自有許多原因。他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不可為而為之」造成精神壓抑,《前出師表》充滿著必勝的信心;而《後出師表》則格調低沉,從中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淒愴悲涼。這種精神情緒對健康是不利的;事必躬親,操勞過度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歷史進展到現代,像諸葛亮那樣心身疲勞的人更多了,因為這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時代。如果說,在三國時期,像諸葛亮那樣操勞的人是極少數,那麼在現代,精神緊張、心力交瘁的人則多不勝數。

如何防止英年早逝呢?一是合理飲食;二是適量運動;三是戒煙限酒;四是心理平衡。在諸葛亮早逝的原因中,缺乏運動應該說是重要的一項。諸葛亮自出山以來,整整27年,從來沒有半日清閒,他管理政務、軍務,日夜辛苦,勞心過度,但是缺乏必要的軀體運動。

生命的特徵就是運動。嬰兒從生命的頭幾個小時就開始積極運動,兒童和少年也酷愛運動,像圈不住的小馬駒那樣活蹦亂跳,這種自發的運動越是多樣,成長中的機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就越強。隨年齡的增長,運動越來越少。缺乏運動的後果導致疲倦、萎靡、失眠、肥胖、血脂增高,嚴重者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發展下去就是心腦血管疾病。

生命在於運動也在於寧靜。何謂心靈的寧靜呢?《內經》云:「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寧靜的一種思想境界,守住那心靈的一片淨土,悠閒地、細細地品位人生,享受那平靜的生活。享受寧靜,就要保持心境平和、心理平衡,在寧靜中,使內心獲得溫暖,解除心中的煩惱。思想在寧靜中提高,靈魂在寧靜中淨化,知識在寧靜中積累,身體在寧靜中康健。

從醫學角度講,心靈的寧靜使人的陰陽平衡,情緒鎮定。心靜則雜念除,雜念除則氣血通,氣血通則身心健。假若遇到財貨即思爭奪,遇到功名就想索取,遇到權勢就想攀附,遇到困難就想推諉,遇到小仇就想報復……外表看似鎮靜,思想深處卻如驚濤駭浪,或者整日斤斤計較,患得患失。這種人往往是未老先衰,難登壽域。正如古醫籍所說的:「積憂不已則魂神傷矣,憤怒不已則魂神散矣。喜怒過多,神不歸室;憎愛無定,神不守形。汲汲而欲,則神煩;切切所思,則神敗。」於是便短命夭亡。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