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獻學發展到魏晉時期進入到成長階段,以文獻內容性質為分類原則編纂而成的類書開始出現。《玉海·藝文·承沼撰述篇》記載:「類事之書,始於《皇覽》。建雲台者非一枝,成珍裘者非一腋,言集之者眾也。」《皇覽》是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詔令王象、劉勳等人編纂的我國第一部類書。《皇覽》的編纂,開創了我國「事類相從」的類書編纂體例。魏晉時代,雖然打破了儒家經典的禁錮,但是先儒孔子整理六經時「芟夷繁亂,剪裁浮辭,舉其宏綱,撮其機要」的編纂原則,對後世的文獻整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皇甫謐作為一代經學大師,熟諳經典,「事類相從」的類書編纂體例給皇甫謐《針灸甲乙經》的著述以很大啟發。
在中國歷史上既是著名的文學家,又是醫學家,皇甫謐堪稱第一人,他的著作《針灸甲乙經》將《靈樞》、《素問》、《黃帝明堂經》類編為一書,是現存最早的針灸學專著,對針灸學的發展至今仍然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皇甫謐出身在晉朝的一個士族家庭,可是很小的時候,就過繼到了叔父家。少年的皇甫謐,是個十分頑皮的孩子,到二十歲的時候,仍然是不學無術。有一天,皇甫謐不知從哪弄了些瓜果,自以為很得意,拿來送給叔母吃,可是叔母嚴肅地對他說:「《孝經》云:『三牲之養,猶為不孝。』汝今年餘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無以慰我。」接著感歎道:「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卜鄰,教有所闕,何爾魯鈍之甚也!修身篤學,自汝得之,於我何有!」叔母傷心地流下了眼淚。皇甫謐有如醍醐灌頂,猛然覺醒,深深感到自己辜負了叔母的一片苦心。從此,皇甫謐一改從前的頑劣之性,真的拿起了書本學習起來。從那以後,皇甫謐勤學苦讀,博覽群書,成為了當時非常有名的學者。
皇甫謐成為一位著名的醫學家是在他中年以後。皇甫謐生活的時代,是正統儒學衰落,玄學之風盛行的時代,學者們大多不願為官,而喜歡過隱逸的生活。於是厭世並不厭生的魏晉學者,往往從藥石、山水、音樂、宗教中尋找到更多的慰藉。玄學的發展,使養生之術,服食之風盛行一時。皇甫謐也捲入了服食之風。更為不幸的是中年之後,患了半身不遂,痛苦不堪。在晉武帝頻頻下詔要求入朝為官,敦逼不已的情況下,他曾上疏道:「小人無良,致災速禍,久嬰駕疾,軀半不仁,右腳偏小,十有九載。又服寒食藥,違錯節度,辛苦荼毒,於今七年。隆冬裸袒食冰,當暑煩悶,加以咳逆,或若溫瘧,或類傷寒,浮氣流腫,四肢酸重。」疾病的折磨,求生的慾望,迫使他閱讀了大量的醫學書籍,就這樣皇甫謐熟悉了醫學理論,為編撰《針灸甲乙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皇甫謐像
皇甫謐《針灸甲乙經》自序云:「《素問》論病精微;《九卷》原本經脈,其義深奧,不易覽也;又有《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皆黃帝歧伯選事也,三部同歸,文多重複」;又云:「乃撰集三部,使事類相從,刪其浮辭,除其重複,論其精要」。皇甫謐借鑒類書博稽眾籍,摭取精粹,裁以類例的編纂原則,在內容上對《素問》、《針經》、《明堂》三書刪繁舉要,在形式上按類編排,從而使《針灸甲乙經》內容齊整,條理清晰,使針灸學的內容更加系統和切合實用。
皇甫謐類編的三書都是針灸的、乃至整個中醫的經典著作,又各自有所側重。《靈樞》對於針灸的各大基本理論皆立有大法總綱,有完備的經絡理論體系,故又稱《針經》;《素問》則主要是從整個醫學的角度來探討生命現象,當然其中也不乏針灸的具體內容,但是總體來看,《素問》更多地闡述了指導整個中醫學的生理、病理、治法治則及其養生的原則;第三部就是現在已經不存的《黃帝明堂經》,該書是一本論述穴位部位、功能、刺灸法及禁忌的腧穴專書,該書的348個穴位一直沿用至今,是臨床用穴的主體。
皇甫謐將這三部書類編在一起,「刪其浮辭」,融匯於一爐,鑄就了針灸學的第一個精品。將一個個局部巧妙地統一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形成了針灸診療完整的理論體系,在一千多年前,理論與實踐相對缺乏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同時也使皇甫謐所代表的「黃帝針派」在理論上處於優勢,維護了「黃帝針派」的正統地位。事實上在《針灸甲乙經》成書以後,由於《針灸甲乙經》一直被歷代針灸教學當作教科書來使用,這種正統地位就一直得到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