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湯--《傷寒論》
【別名】黃芩芍葯湯(《痘疹世醫心法》卷十一)。
【處方】黃芩6克,芍葯6克,甘草6克,大棗12枚。
【功能主治】清熱止利,和中止痛。治傷寒,太陽與少陽合病,身熱口苦,腹痛下利。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溫服200毫升,日二服。
【備註】方中黃芩苦寒,清熱止利;芍葯味酸,斂陰和營止痛;甘草、大棗和中緩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止利,和中止痛之功。
【摘錄】《傷寒論》
黃芩湯--《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師方》
【處方】黃芩、桂心各9克,茯苓12克,前胡24克,半夏9克(洗)。
【製法】上五味,切。
【功能主治】治傷寒六七日,發汗不解,嘔逆下利,小便不利,胸脅痞滿,微熱而煩。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為六服,日三服,夜三服。間食生薑粥。以小便暢利為愈。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羊肉,餳、生蔥、醋物。
【摘錄】《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師方》
黃芩湯--《傷寒總病論》卷三
【別名】黃芩一物湯(《仁齋直指》卷十六)。
【處方】黃芩12克
【製法】哎咀。
【功能主治】清熱止血。治鼻衄,吐血,下血,婦人漏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次溫飲150毫升。
【摘錄】《傷寒總病論》卷三
黃芩湯--《萬病回春》卷五
【處方】黃芩、山梔、桔梗、麥門冬(去心)、當歸、生地黃、干葛、人參、天花粉、白芍各等分、烏梅1個。
【製法】上藥銼為一劑。
【功能主治】清熱生津。治上消渴證。
【用法用量】水煎,食後頻服。
【摘錄】《萬病回春》卷五
黃芩湯--《聖濟總錄》卷二十五
【處方】黃芩(去黑心)1兩,黃連(去須)3分,大黃(銼,炒)3分,芒消(研)3分,甘草(炙,銼)3分,厚樸(去粗皮,生薑汁炙)3分,枳殼(去瓤,麩炒)半兩,土瓜根半兩,赤茯芩(去黑皮)1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後煩熱,大便不利,心腹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半盞,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二十五
黃芩湯--《聖濟總錄》卷二十
【處方】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防風(去叉)半兩,秦艽(去苗土)1分,葛根(銼)1分,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1分,桂(去粗皮)半兩,當歸(切、焙)半兩,赤茯芩(去黑皮)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周痺,身體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6錢匕,以水、酒各1盞,加大棗2枚(劈破)、生薑1棗大(切),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白日2次,夜晚1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二十
黃芩湯--《聖濟總錄》卷十四
【處方】黃芩(去黑心)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2兩,白茯苓(去黑心)2兩,淡竹茹3分,羚羊角(鎊)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石膏(碎,研)3兩。
【製法】上藥各為末。
【功能主治】風邪,心熱,神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6錢匕,以水2盞,煎取1盞半,去滓,下樸消1錢匕,食後分3服,如人行4-5里1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十四
黃芩湯--《普濟方》卷一三六引《護命》
【處方】黃芩(去黑心)1分,石膏(研)1分,茵陳稿1分,柴胡(去苗)1分,桔梗(銼,炒)1分,牡丹皮1分,荊芥穗1分,梔子仁1分,麻黃(去根節)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頭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三六引《護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