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食指掌側前緣的脈絡,是手太陰肺經的一個分支,所以診察指紋的變化有著與診寸口脈相似的臨床意義。故清-陳復正《幼幼集成》說:「蓋此指紋,即太淵脈(寸口脈)之旁支也,則紋之變易,亦即太淵之變易。」就是說指紋的脈絡與寸口脈同屬肺經,所以指紋的變化,亦反應了寸口脈的變化,所以診指紋與切寸口脈同樣可以診察其內在的病理變化。
應用範圍
察指紋也稱看虎口三關,以多大的小兒觀察指紋為宜,歷史上也有分歧。明·寇平的《全幼心鑒》以為,一歲以前看指紋三關以驗其病。而清·陳復正《幼幼集成》則指出「三歲以內小兒看指紋」。從兒童生理、發育狀況等方面綜觀,則指紋作為二、三歲以內小兒代替脈象的一種輔助診斷方法應該說是恰當的。因為三歲以下小兒寸口脈位短小,只能一指定三關,切脈時患幾又常哭鬧躁動,容易影響脈象的真實性,而其皮膚則薄嫩、脈絡明顯,易於觀察,故常以望指紋輔助切診。
三關部位殛關係
清·陳復正《幼幼集成》指紋晰義:「指紋之法,起於宋人鍾仲陽,以食指分為三關,寅日風關,卯日氣關,辰日命關。」即食指第一節為風關,第二節為氣關,第三節為命關。三關可以觀察病情的輕重,指紋現於風關,為病邪初人,證尚輕淺;指紋達於氣關,為病邪已轉深人,且病勢方盛,若指紋從風關,氣關進一步透達命關,為病已危重;若指紋直透指端爪甲,名「透關射甲」,病多危蔦。
觀察姿勢
觀察指紋應該抱小兒到向光之處,醫生以食指,中指夾住小兒指端,以拇指從命關向風關輕輕推按,使指紋容易顯露,必便於觀察。
觀察指紋的意義內容
一、正常指紋
正常小兒指紋是以指紋的顏色、長短、浮沉等為依據。所以指紋紅黃隱隱,不出風關,不浮不沉,括而不滯為特徵。反此為病態。
二、病理指紋
1、浮沉指紋浮現明顯者,多為病邪在表,是外邪侵襲肌表,正氣抗邪外出,氣血趨向於表的反應;指紋沉隱而不顯者,多屬病邪在裡,為邪氣內困、氣血不得外達之表現。正如陳復正在《幼幼集成》中說:「措紋何故乍然浮?邪在皮膚未足愁。忽而關紋隱隱沉,已知人裡病方深。」
2、顏色紋色鮮紅者,多屬外感風寒表證;紋色紫紅者,多屬裡熱證;紋色淡黃者,多為肺虛;紋色紫黑者,多為血絡鬱閉,病情危重;紋色青者,則多見於驚風及各種痛證。
3、淡滯紋色淺淡不澤者,多屬虛證,多由氣血不足,脈絡失養所致;紋色深而暗滯者,多屬實證,乃因邪氣有餘,脈絡郁滯所致。
4、長短一般來說,指紋在風關者,為邪淺病輕;指紋透於氣關者,為邪已人深;指紋透達命。關者,則病情更重;若指紋一直延伸到甲端,稱為「透關射甲」,則病情尤為重篤。故清·陳復正《幼幼集成》說:「初起風關證未興,氣關紋現急須防,乍臨命位誠危急,射甲通關病勢彰。」概括起來,指紋的要點可總結為四句話:浮沉分表裡,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測輕重。清·陳復正《幼幼集成》日:「但當以浮沉分表裡,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則用之不盡矣。」
5、紋形主病,中醫兒科古典醫籍記載了許多紋形主病的學說,如紋直為熱,紋曲為寒,紋多為熱,紋少為寒。並列出各種形狀的指紋,以示疾病的性質。如魚刺狀者為驚風,水字狀者常為肺風痰咳,乙字狀者為食厥,慢脾或傷食下痢、曲蟲狀為疳積,流珠狀者,為疾病危重等。
近人張奇文《幼科條辨》認為:「經驗證明以下紋形,可提供參考:虎口指紋有分支彎向掌心,多為腹痛;反弓裡形為外感風寒,弓反外形為內傷飲食;指紋多彎曲,多分支者,在慢性營養紊亂及腸蛔蟲的小兒多見;屬虛證在指紋多纖細;屬實證者,指紋多粗壯;呼吸困難以及驚風抽搐的小兒指紋多彎曲,多分支。」儘管如此,但多數醫家認為看紋形在臨床上的參考價值較小診斷手段且受到年齡的限制,因此察指紋必須和其他診斷方法結合起來應用,不能以此做為惟一的診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