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脈象之牢脈

牢脈是屬於具有復合因素的脈象,它位置在沉分,具有實、大、弦、長的條件,脈體堅實,脈位又深故有堅牢之稱,綿裡裹針之喻。

《脈學輯要》說:「革者,浮緊無根之極,牢者沉堅有根之極,當以此辨之。」雖未必全面,但已得其要領,尤其是自《脈經》引起草牢糾纏問題後,雖早巳澄清但少數書仍有混淆不清之弊,《輯要》之說原則上分析得很清楚。《脈經》說革脈是:「有似沉伏,牢大面長微弦。」又說:「《干金翼》以革為牢。」《千金翼》所改是對的。其後脈書多根據《千金翼》之說,如《脈訣刊誤》說:「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微弦。」李時珍說與《脈訣刊誤》同。《醫宗必讀》說:「兼弦長實大之四象合為一脈也,但於沉候取也。」等都較全面的道出牢脈脈形。

關於牢脈客觀形象的喻解如《診宗三昧》說:「如弦縷之狀。」《三指禪》說:「錦匣內綿裹一針,」《脈理求真》亦說:「狀如弦縷。」弦縷,裹針固可形容弦硬在裡等形,但干大的形容卻有不足,故爾這訾說法並未得到很大的重視。牢脈亦有若干誤解,與革的混淆問題大部分已見革脈部分,此不贅述。但由於某些脈學書中有牢無革,故爾兩者相混的問題是在牢脈中出現的,如《察病指南》說:「按之實強,有似沉伏。」又說:「一雲沉伏實大,如按鼓皮,即黃帝所謂革脈也。」等等。另外如《脈訣》說:「指下尋之即無,按之卻有,日牢。」混含不清,毫無意義。

崔氏《脈訣》說:「牢比弦緊,轉堅轉勁。」將弦和緊混淆了並且說弦緊程度重就是牢,其誤是顯然的。《醫經小學》說:「牢脈如弦而更實。」不及沉義。《外科精義》說:「牢脈之診,按之則實大而弦,且沉且浮,而有牢堅之意。」牢無浮者,故前人以牢守、牢固、牢堅等喻之,脈在沉分,證為裡證,說浮是不對的。《太素脈秘訣》說:「浮按有力按之即無。」只浮無沉當然是更錯了。《醫碥》說:「弦大遲而沉實者為牢。」多出個遲來,亦是蛇足。其他於牢脈形象的說解原則上無誤,而內容條件不完整者亦不少,如《醫宗金鑒》說:「沉而極有力謂之牢脈。」《沈氏尊生書》說:「有力為牢。」《醫學心悟》說:「牢,沉而堅硬也。」《醫學實在易》說:「沉而底硬。」等等。這是由於牢脈不如弦滑、緊緩等脈之常見,前人既有誤會(如革牢問題)說解又往往筒單。如楊玄操曾說:「按之但覺堅極日牢。」故後之學者往往對此脈之認識即或能夠原則上不誤,亦時有模糊不清內容不完整的問題。

牢脈與革脈非如遲數、浮沉等,正正相對之脈,因為革脈的外實是假象而內虛才是真的病情。牢脈則沒有外虛的假象,主要是裡寒實證的脈,故李時珍說:「寒則牢堅裡有餘。」但一者外實表現於浮取者裡實表現於沉部,亦還是有一定的對比性的又兼之歷史上兩脈糾葛的問題,故在認識上非將兩者對比分析清楚,澄清誤解、誤會的各種問題,戡除蕪言莠語是不會清楚明白的。《診脈三十二辨》說:「實統革牢之脈,古人多混淆莫辨,不知革浮牢沉、革虛牢實,形證各異,故革脈見於浮部。」對牢脈的說解是:「沉甚,按之堅固有力動而不移日牢。」雖然於牢脈的條件沒有說得完全,但對革牢兩脈的分析卻是要言不煩頗得其義,可供參考。

再者《脈經》有革無牢是誤牢為革,後人亦於著書之際或有牢無革,或有革無牢,或出於認識上的問題,或出於簡化的安排,這裡就不一一分析商榷了。根據歷史文獻及對其分析考證,結合臨床實踐、實驗等經驗體會等,擬訂革脈的傳統形式的脈象指標為:

1、牢脈屬於具有復合因素的脈象。

2、牢脈是綜合沉(或伏)實、大、長、弦幾種條件所構成。

3、牢脈有如弦縷,如綿裹針等比喻,有部分參考意義。

4、牢脈亦可以與遲、緩、不齊等脈綜合形成兼脈。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