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脈澀者少血多氣。寸口脈澀是胃氣不足,關脈澀,血氣逆冷;脈澀為血虛,以中焦有微熱;尺脈澀,足脛逆冷,小便赤。」
《脈訣》:「澀脈主遍身疼痛,丈夫有此號傷精,婦人有孕腫中病,無孕還須敗血成。澀脈關前胃氣並,當關血敗不能停,尺部如斯逢逆冷,體寒臍下作雷鳴。」
《千金方》:「脈澀者,少血多氣,寸口脈澀是胃氣不足,關上脈澀,血氣逆冷;脈澀為血虛,尺脈澀,下血不利多汗,足脛逆冷,小便赤。」
《活人書》:「澀則少血,寸口澀少氣,上焦冷;關上澀,胃冷脾痛;尺中澀,小便數,小腹冷;三部俱澀,腹中氣結。」
《四言舉要》:「澀脈少血,或中寒澀,反胃結腸,自汗厥逆。」
《三因方》:「澀為少血,為亡汗,熱氣不足、為逆冷、為下痢、為心痛。」
《診家樞要》:「澀為氣多血少之候,為少血,為亡汗、為血痺痛,為傷精,女人有孕為胎痛,無孕為數血病。左寸澀,心神虛耗不安,及冷氣心痛;關澀肝血虛數、肋脹、脅滿、身痛;尺澀男子傷精及疝,女人月事虛數,若有孕主胎漏。右寸澀,榮衛不和,上焦冷痞、氣短、臂痛;關澀,脾弱不食,胃冷而嘔;R澀,大便澀,津液不足,小腹寒,足脛逆冷。」
《外科精義》:「脈澀則氣澀也,亦主血虛,瘡腫,潰後得之無妨也。」
《瀕湖脈學》:「澀緣少血或傷精,反胃亡陽汗雨淋,寒澀人榮為血痺,女人非孕即無經。寸澀心虛痛對胸,胃虛脅脹察關中,R為精血俱傷候,腸結溲淋或下紅。」
《診家正眼》:「澀為血少亦主精傷,寸澀心痛,或為怔忡,關澀陰虛因而中熱,右關上虛,左關脅脹;尺澀遺淋血痢可決,孕為胎病,無孕血竭。」
《醫學入門》:「澀為不足傷精血,為厥、為痢、為惡寒,或為無汗為心痛。」
《醫宗必讀》:「澀脈少血亦主寒澀,反胃結腸自汗可測。」
《古今醫統》:「澀為血少敗血,惡寒滯下遺精瀉利汗洩。」
《景岳全書》:「澀為陰脈,為血氣俱虛之候,為少氣、為憂煩,為痺痛、為拘攣、為麻木、為無汗、為脾寒少食、為胃寒、為嘔、為二便違和、為四肢厥冷,男人為傷精,女子為失血、為不孕,為經脈不調。」
《脈確》:「澀脈血少氣有餘,主痛、主痺。寸澀心疼神亦怯,關中脅脹胃虛嘔,尺部腸枯五心熱,婦女當為經不通,或為胎病宜區別。」
《醫宗金鑒》:「澀為血滯、澀虛濕痺,尺精血傷,寸汗津竭,關膈液亡。」
《脈訣匯辨》:「澀為血少,亦主精傷;左寸澀者,心痛怔忡;澀在左關,血虛肋脹;左尺得澀,精傷胎漏;右寸澀者,痞氣自汗;澀在右關,不食而嘔,右尺得澀,大便艱秘,腹寒脛冷。」
《脈訣刊誤集解》:「澀主腹痛,女子有孕胎痛,無孕敗血為痛;丈夫有此號傷精。關前胃氣並,當關血散不能停,尺部如斯逢逆冷,體寒臍作雷鳴。」
《脈訣啟悟註釋》:「澀為血少,氣滯傷精,男子艱嗣,女子難孕。右寸脈澀,傷燥咳抹,左寸脈澀,驚悸傷營;左關脈澀,血少邪遏;右關脈澀,心痛噎膈;左尺脈澀,遺濁艱嗣;右尺脈澀,液涸結腸。有力澀滯,無力虛衰.隨部斷經,病必久延。」
《三指禪》:「澀脈只緣精血少,時熱或純寒。」
《脈如》:「澀主傷精亡血之病,為血痺、為寒濕人營,為心痛,為脅痛,為解亦,為反胃,為亡陽,為腸結,為憂煩,為拘攣,為麻木,為無汗;為脾寒食少,為二便不調,為四肢厥冷;男子傷精,女子失血;又為不月,為胎病,為搜淋,亦為氣滯。」
《脈學闡微》:「澀脈多見於情志不遂,氣機不暢,陰血耗傷,血無以充,氣無以暢,氣機滯塞,血運郁澀所致,主血少傷精,反胃亡陽,汗出、血痺、經閉;寸澀心虛痛胸,關澀胃虛脅脹、尺澀精血俱傷、腸結,浸淋,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