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法之其他診法

除了獨取寸口診脈外,脈診中還有一些其他的輔助診怯。

一、足三脈

足蘭脈是足部的趺陽、太溪、太沖三脈。由於它們在診斷疾病與判斷預後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為歷代醫家所注重。如《脈訣匯辨》認為:足三脈為人生根本之所繫,臨診之時不可不察。其日:「予見按手而不及足者多矣,將欲拯人於危殆,蓋亦少探本之原乎?」然而,診此三脈,遠不及診寸口脈簡便易行,因而不易普遍施行。誠如《雪齋讀醫小記》所云:「仲景施之傷寒卒病急難重症則可,若欲令一般門診,皆除靴脫襪,延頸以就診,恐騰為笑談矣。」儘管如此,作為重症危症時的一種補充診法,仍然是很有意義的。況且,若手之寸口脈微弱難尋,則可診足三脈以決診。如《醫學人門》所云:「是三脈雖不比手之六脈可通二經,然手脈既失,亦可診之以斷死生,古人設此,正欲冀其萬一耳。」足三脈之所以能候人之根本,是因為人之元氣藏於腎之下極,足脈為元氣所發,故《三指禪》日:「陽氣從下而耗,兩足無脈,縱兩手無恙,其命不能久留,兩手無脈,兩足有脈,調治得宜,亦可挽轉生機。」所以,此診法即使在今日,也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跌陽脈又稱沖陽脈。在足背內庭穴直上五寸處,為足陽明胃經所出。診此脈可以候胃氣之強弱。《醫學入門》日:「動則有胃氣,止則無胃氣。」《話人書》則稱其為:「死生之要會。」此脈之跳動,以緩而有力為常,若弦急或減弱則為病脈。《醫宗必讀》日:「沖陽脈不衰,胃氣猶在,病雖危,尚可生也。然旺中又忌弦急,弦急者肝脈,若見此脈,為木來克土,謂之賊邪,不治。」又如《醫門法律》云:「趺陽足脈以遲緩為經常,不當浮數。」「趺陽脈浮,必是胃氣虛餒、不可發汗。」這些都是臨床經驗之談,為診此脈之參考。另外,脫疽診此脈可以判斷病情輕重及進退。

2、太衝脈。如《醫宗必讀》曰:為女子以血為本在足內踝後,跟骨上方之凹陷中,為足少陰經所注。診之以候腎氣之盛衰如「蓋水者,天一之氣,太溪不衰,腎猶未絕,病雖危尚可生也。」在足背、足大指率節後二寸之陷中,為足厥陰脈所注。診之以候肝氣之盛衰,「蓋肝者,東方木也,生物之始,此脈不衰,則生生之機尚可望也。」又,歷來認以肝為先天,診婦人之疾患,猶重此脈。如《脈訣匯辨》日:「婦人主血,肝為血海,此脈不衰,則生生之機猶可望也。」診足部三脈,常以一指或兩指診之,其脈動當流利均勻。《醫學真傳》形容為:「厥厥動搖,圓疾如豆。」《三指禪》則指為「往來息均是常」。

至於《診宗三昧》所說的:「脈法以寸口趺陽少陰三者並列而論,是即寸關尺三部之另別號。」實不足稱道。而《通經身考》所說的:「氣口即可以決死生,而余經之動脈可不弗診矣。況女子取太沖,如何可行?」則屬封建陳腐之論,不足為法。近人何希時所說的:「吾嘗於產後將脫,喘脫垂危等重症,診氣口已微細難尋,模糊不清之時,加診太溪以察腎氣,趺陽以審胃氣,心中得以瞭然。可下短期之決診,或可使論治處方得壯膽量,則未始非診法之大助也?」則為閱歷之談,可為今日之法。

二、喉手對比診法

又稱人迎氣口診法。此法最早見於《黃帝內經》,人迎在喉旁,氣口在寸口。人迎以候外,氣口以候內。在喘、水、脹等病證的診斷中,有一定參考價值。

三、遍身診

即三部九候診法。是《黃帝內經》時期,特有的診脈法,自獨取寸口診法流行以來,已很少有人使用。

此九脈常以單指或雙指診之,以相互協調為無病,一處相失或相減則此處有病。何希時自診九脈之後指出:「應指皆不甚明顯,苟非潛心冥索,未易倉卒得之也。」所以,難在普通門診施行。

四、彈按相應法

此法亦見於《黃帝內經》即一手按內踝上五寸處,另一手當內踝而彈之,若中手,則無病,反之則有病。未見後人有使用之記述。

五、臍下動氣診法

這是據《難經》「腎間動氣」之說,而提出的一種診法。《醫學正傳》日:「腎間動氣者,臍下氣海,丹田之地也。凡見人之病劇者,人形贏瘦,大肉已脫,雖六脈平和,猶當診足陽明之沖陽,足少陰之太豁。二脈或絕,查候臍下腎間動氣,其或動氣未絕,猶有可生之理;動氣如絕,雖三部平和,其死無疑,醫者豈可不詳察乎?」臍下動氣,即今日腹主動脈,其價值如何殊難評定,但近來有報道有診腹主動脈以處方用藥者,恐為此法之流歟?其他如傷診魚際之脈,以斷預後,婦科診中指脈,以斷產之與否等等,都在脈診範圍之內。學者亦應知曉。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