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的內容

[FS:CONTENT_START]

分為總體望診和分部望診。總體望診是觀察全身神、色、形、態,分部望診則通過局部的變化徵象瞭解相關的病變。臨床上,總體望診和分部望診無嚴格區分。在具體步驟上,可先行總體望診,再有序地進行分部望診。

望診,即醫生運用視覺對病人全身局部的一切徵象以及排出物等進行觀察以瞭解疾病情況的診察方法。望診應在充足的光線下進行,以自然光線為佳。

望神--以目光、面部表情和精神意識活動為重點,是判斷臨床預後、生命活動的重要環節。(見望神)一般分為「有神」、「無神」和「假神」三種。

1、有神(得神)病人目光明亮,神志清楚,語言清晰,反映靈敏,活動自如。表示正氣尚足,病情輕淺,預後良好。

2、無神(失神)目光晦暗,瞳仁呆滯,精神萎靡,語聲低微,反應遲鈍,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或卒倒而目閉口開,手撒遺尿等。表示正氣已傷,病情較重,預後不好。

3、假神常見於久病、重病精氣極度衰弱的病人。如原本神識昏糊,突然神志清楚;原來不多言語,語聲低微,突然轉為言語不休,聲音響亮;原本面色晦暗,突然顴紅如妝;原本毫無食慾,忽然食慾增強。這是由於精氣衰弱已極,陰不斂陽,虛陽外越,暴露出一時「好轉」的假象,因此稱為「假神」,俗稱「迴光返照」,或「殘燈復明」。提示病情惡化,臟腑精氣將絕,使臨終前的前兆。

望面色--以面部顏色光澤變化為主要內容,包括面部的青、赤、黃、白、黑五色變化與出現的部位,可反映臟腑氣血的盛衰變化和病邪所在的部位。(見望面色)

1、青色主寒證、痛證、瘀血、驚風。

2、赤色主熱證。

3、黃色主虛證、濕證。

4、白色主虛證、寒證、失血證。

5、黑色主腎虛、水飲、瘀血。

望形態--為通過觀察病人形體和姿態進行診斷的方法。1望形體。主要是觀察形體的強弱胖瘦和軀幹肢體外形。形體特點一般可反映人體陰陽、氣血稟賦,如瘦長者多陰虛陽盛,矮胖者多陽虛陰盛,不胖不瘦、身長適中者,則陰陽平衡。同時,形體胖瘦還可體現病邪性質,如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等。軀幹肢體的外形,也有一定的疾病診斷意義,如雞胸、龜背,多屬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由腎精氣虧損或脾胃虛弱所致;胸如桶狀,多為伏飲積痰,而致咳喘頑症;單腹腫大四肢瘦,為鼓脹。2望姿態。即觀察病人的動靜姿態、行為動作。如面唇指趾顫動,若為熱病屬熱盛動風,若為內傷雜病屬血虛陰虧;四肢抽搐痙攣,頸項背強直,角弓反張,屬痙病,多見於肝風內動或熱盛動風等證。手足運動功能失常和各種疼痛症狀,也可通過望姿態推斷出有關病證。如手足軟弱無力,行動不靈而無痛,是痿證;手足關節腫痛,行動困難,是痺證;手足不能運動,麻木不仁,或拘急,或痿軟,為癱瘓;以手護腹,行動前傾,多為腹痛;以手護腰,彎腰曲背,轉動艱難,多為腰痛等。另外,望姿態還可從行為意向的表現判斷出有關病證。如畏縮不欲去衣,是惡寒的表現,為表寒或裡寒證;欲揭衣被,是惡熱,為表熱或裡熱證;想見人而又喜寒涼,多為陽證;怕見人而喜溫,多為陰證。從坐臥姿態也可推斷人體陰陽消長和正邪盛衰的情況。如臥而蜷曲,喜向裡,多為陽虛寒證;臥而袒露,喜向外,多為陽盛熱證;坐而喜伏,多為肺虛少氣;坐而喜仰,多屬肺實氣逆等。

望頭面頸項--頭面頸項是督脈、任脈與手足三陽經循行交會之處,足厥陰肝經亦上行於頭。腦居頭顱內,是精神意識的中樞。腦為髓海,為腎所主。心主血脈,血脈上榮於面,故心之華在面。因而對頭面頸項望診可瞭解臟腑氣血盛衰。實際上望神、望色也以頭面部為主。1望頭。頭形過大或過小,多由先天發育不良或腎精不足而致。小兒囟門下陷稱為囟陷,囟門遲閉稱為解顱,為先天不足、腦髓空虛所致。小[FS:PAGE]兒囟門高突稱為囟填,由溫病火熱之邪上侵所致,多為實證。頭部搖動而不能自主,多為風病或氣血不足。頭髮稀疏乾枯為精血不足,青少年白髮為腎虛、血虛,小兒頭髮結穗是疳積的表現。2望面。以望面部表情、色澤為主。其他如面腫,即水腫發生於眼瞼、頭面;面部皮膚紅腫熱痛,多為風熱火毒上攻所致;面部肌肉癱瘓,可見口眼歪斜,為風邪中絡或絡脈空虛,病多在陽明經。3望頸項。頭頸強直可為痙病的症狀之一,由溫病熱盛動風或肝風內動所致,以實證為主。頭項軟弱,屬小兒五軟(頭軟、項軟、手軟、腳軟、肌肉軟)範疇,為先天不足、腎精虧損所致。若頸前頜下結喉處有腫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隨吞嚥移動,是癭病,多因肝郁氣結痰凝而致,或與地方水土有關。

望五官--五官(目、耳、鼻、口、舌)與五臟氣血盛衰有關,望五官神色形態變化,可直接診察臟腑病變。1望目。目為肝之竅,五臟六腑精氣皆上注於目。目部的五臟相關部位稱為五輪(見五輪八廓),故望目不僅可以望神,而且可診察五臟病變。眼睛黑白分明,視物清晰,神采內含是有眼神,雖病易治;若白睛暗濁,黑睛色滯,浮光外露,失卻神采,視物模糊為無眼神,病較難治。目眥赤為心火,淡白為血虛;白睛赤為肺熱,黃為濕熱內盛;珠腫為肝火;眼胞皮紅而濕爛為脾火;全目紅腫為風熱;目胞上下鮮明為痰飲,目胞色暗為腎虛。目窠腫為水腫初起徵象,目窠內陷為臟腑精氣衰竭;眼球突起多為癭病。若瞳仁變色,眼生翳膜,視物不清,為內障、外障等眼病。若見瞳仁擴大是腎精耗竭,見於瀕死危象,或綠風內障及某些中毒症;若瞳仁縮小,多屬肝膽火旺、虛火上擾或為中毒。眼瞼下垂稱瞼廢,為先天不足或脾腎兩虛,也可因外傷所致。目翻上視、直視,病較嚴重,昏睡露睛,則常見於小兒脾虛或慢脾風。2望耳。耳為腎之竅,又為手足三陽經分佈結聚的部位。望耳主要觀察耳廓色澤、形態及分泌物狀況。(見耳廓望診)3望鼻。鼻為肺之竅,屬脾經,與足陽明胃經有聯繫。鼻頭色青為腹痛,色黃為濕熱,色白為失血,色赤為肺脾有熱,色微黑是有水氣。鼻孔乾燥多為陽明熱證。鼻翼煽動,初則為風熱壅肺,久則屬肺氣不足。此外,望鼻還對鼻息肉、酒?鼻、麻風、梅毒等病的診斷有一定的意義。4望口唇。脾開竅在口,其華在唇。唇色紅潤,說明氣血調和、胃氣充盛。若唇色淡白為血虛,淡紅為虛寒,深紅為實熱,青黑主氣滯血瘀等。口唇乾裂為津液不足,口角流涎是脾虛或胃熱。此外,望口唇對口糜、口疳、髻風、繭唇等病也有直接的臨床意義。5望舌。舌為心之竅,舌通過經脈、經筋,直接或間接與五臟六腑相連。望舌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見舌診)6望齒齦。腎主骨,齒為骨之餘。手足陽明經脈絡於齒齦。所以,望齒、齦可測知腎與腸胃病。特別對溫病辨證,更有重要的意義。正常人牙齒潔白潤澤,齒根堅固,說明腎氣充盛,津液充盈。如牙齒乾燥為熱盛傷津,光燥如石為陽明熱盛,燥如枯骨為腎陰耗竭。牙齒鬆動稀疏,齒齦外露,多屬腎虛。牙齦淡白為血虛,牙齦萎縮為胃陰不足或腎虛,牙齦紅腫為胃火上炎。齒齦出血,痛而紅腫者為胃熱所致,不痛不紅而微腫則多為腎虛或氣虛所致。7望咽喉。咽喉是呼吸、進食的要道,與肺、胃有關。正常人咽喉色澤淡紅潤滑,暢通無阻。若咽喉潰爛,周圍紅腫,多為實熱證;扁桃體潰爛化膿為乳蛾,因肺胃熱盛所致。若咽喉潰爛處上覆白腐,形如白膜,稱為偽膜。偽膜堅韌而不易剝離的,多為白喉。

望前後陰--為通過觀察病人前陰、後陰進行診斷的方法。前陰為男女生殖器及尿道的總稱,後陰即肛門。前陰和後陰位於人體下部,稱為下竅,與人體頭面上竅(五官)相對。上竅與下竅計有九個,稱為九竅。前陰與肝、膽、腎、膀胱以及太陽、少陰、厥陰、少陽、陽明等經有關,望前陰可診斷有關髒[FS:PAGE]腑經絡病變,還可診斷陰腫、疝、陰縮、陰挺、陰瘡等局部病變。後陰與肺、脾、胃有關,其局部病變則有肛裂、痔瘺、脫肛等。

望皮膚--皮膚為一身之表,衛氣循行其間,內合於肺,具有排泄汗液、調節體溫、抵禦外邪侵襲的作用。五臟六腑精氣通過經絡循行,將氣血津液輸佈於皮膚,以維持其溫煦榮潤與正常功能。所以,觀察皮膚的色澤形態,可瞭解病邪性質與臟腑氣血盛衰狀況。1望皮膚色澤。其原理、方法與望面色相同。一般來說,膚色潤澤則臟腑精氣尚盛,雖病亦易治;若膚色乾枯晦暗而無光澤,則為臟腑精氣虛衰,病情較重。通過膚色能有效診斷的疾病有丹毒、黃疸等。皮膚變紅如染脂塗丹者為丹毒。若全身皮膚呈雲片狀紅色,遊行無定或浮腫疼痛,稱為赤游丹毒,因風熱外襲、心火偏旺或小兒胎毒所致。若發於局部則稱流火,下肢紅腫由濕熱火毒下注所致,頭面皮膚紅赤腫痛則為風熱毒邪上攻引起。若皮膚、面、目、爪甲發黃異常,為黃疸。其中,黃色鮮明如橘子色,屬陽黃,為濕熱內蘊所致;黃色晦暗如煙熏,為陰黃,由寒濕困脾引起;如皮膚黃中顯黑,色黑晦暗,稱為黑疸,因瘀血或腎虛所致。2望皮膚形態。皮膚形態異常包括腫脹、斑疹、白?、水皰等。頭面、胸腹、腰背、四肢浮腫,皮膚緊繃,按之凹陷,抬手不起,稱為腫,為水濕內停、外溢肌膚所致;若皮膚虛浮,按之凹陷,抬手即起,是氣行不暢的徵象。斑是顯現於肌膚表面的片狀斑塊,摸不應手,分為陽斑與陰斑兩種。陽斑又稱發斑,斑大成片,色紅或紫,甚而紫黑,常伴發熱、煩躁、譫語、口渴、舌紅絳、脈數等,可見於外感溫熱病,熱入營血之證;陰斑大小不一,色淡紅或暗紫,隱而不顯,發無定處,出沒無常,患者神清、肢冷、洩瀉、舌淡、脈沉細,多因內傷氣血不足而致。疹從皮膚血絡發出,形似粟粒,紅色而高起,摸之應手,可見於麻疹、風疹等病,其特徵以點狀丘疹為主。一般來說,斑疹形色以分佈均勻而稀疏、色紅潤為順證,病輕;若布點稠密或根部緊束、色深,則為逆證,病重。白?是高出皮膚的細小丘皰疹,內含水液,色澤晶瑩如粟狀,常見於暑濕、濕溫患者,為濕邪內郁、汗出不徹所致。水皰為高出皮膚、大小不一、內含水液的皰疹,[FS:CONTENT_END]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