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濟寶書》最早記載「癌」的醫著

早在三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有「癌」的病名,約公元前十二世紀的《周禮.天官》中,記著「瘍醫下士八人,掌管腫瘍......等病」。「腫瘍」這個詞,宋代王安石注為「腫瘍聚而不散」。可見包括腫瘤在內的瘍病已歸專科瘍醫治療了。

兩千多年前的《內經》裡就有瘤的分類記載。所提到的「腸覃」。「石瘕」、「積聚」都是指腫瘤。並記述了腫瘤的病因、症狀和治療,而且包括手術切除和藥物治療。《晉書.景帝紀》載有割除目瘤、即司馬師「目有瘤疾,使醫割之。」說明在公元三世紀我國醫學家已能割治腫瘤。這在世界文獻中也是最早的記載。其後在《諸病源候論》以及諸多醫書中都有有關防治腫瘤、惡性腫瘤方藥的記載。

到宋代時出現的《衛濟寶書》(1170年)(1)論述了各種癌、癰、痼、瘭等外科疾病的不同治法,這是我國古代醫籍中最早使用「癌」(古寫作品)的病名。稍後醫家楊士瀛著《仁齋直指附遺方論》(1264年)則最早對「癌」的特徵作了簡明敘述,指出癌是「上高下深、巖穴之狀,顆顆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裡......。」宋代陳自明在《婦人大全良方》中最早正式談到「乳巖(癌)」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中也講到了乳癌的某些病因和診斷。到了明代涉及癌症的外科醫書逐漸增多,其中以陳實功的《外科正宗》論述乳癌最詳。清代祖國醫學不僅對各種癌症的認識進一步深化,而且治療方法也更加豐富。如用清熱解毒、活血去瘀、除痰散結等辦法攻邪;根據陰陽氣血的盛衰進行滋補以扶正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扶正」方法與現代所提倡的「免疫法」治療癌症頗相吻合。這對於增強人體抗菌因素去戰勝和消滅增殖基速的癌細胞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註:(1)《衛濟寶書》,宋代外科專著,「原書1卷22篇。原撰人佚名,宋代東軒居士曾增注,約撰於公元12世紀初。國內現有本為清代編寫《四庫全書》時的輯佚本,析為2卷,但已不全。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