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五芳官姐妹情的茯苓霜

美人遲暮,自古都是傷感之事。保養容貌、延年益壽的食物或藥物向來使人們趨之若鶩。《紅樓夢》中,一包融治病、補身、養顏一體的茯苓霜,幾經轉贈,還牽扯出一樁公案來。

第六十回中柳家的得了芳官給的半瓶玫瑰露,送了半盞與她患熱病的侄兒。哥嫂感激不盡,她嫂子特地從抽屜內取了一個紙包,拿在手內送柳家的至牆角邊遞於她,說是因她哥哥看門當班時,恰有粵東的官兒來賈府拜見,給了看門人一簍茯苓霜作禮,故分到了些。據說粵東「這地方千年松柏最多,所以單取了這茯苓的精液和了藥,不知怎麼弄出這怪俊的白霜兒來。說第一用人乳和著,每日早起吃一鐘,最補人的,第二用牛奶子,萬不得,滾白水也好。我們想著,正宜外甥女兒吃。」

柳五兒自小身體怯弱,服茯苓霜正可調脾胃、強身體、美容貌。她是個有情有義的姑娘,得了好東西就想回贈好姊妹芳官一些,便袖了半包去怡紅院找芳官。誰知路上遇見管家婆子林之孝家的,被誤認為竊賊,那半包說不清來路的茯苓霜竟成了賊贓,攪和到了太太屋裡失竊玫瑰露一案中。

後來是寶玉憐香惜玉,也為著怕事情鬧大傷到三妹探春的體面,一人全應了下來方才無事。

一小包茯苓霜,牽扯出無窮事端。不是珍貴之物,在賈府也算稀罕之品了。茯苓霜,應是用鮮茯苓去皮後,磨成漿,再曬成白粉,因脫水風乾之後,最終呈霜狀結晶物質。製成之後色白如霜,質地細膩,故有此名。

茯苓原長在老松樹的根上,古人以為是松樹精華化生的神奇之物,故稱之為茯靈(茯苓)、茯神。東晉醫家葛洪在《神仙傳》中有「老松精氣化為茯苓」的說法。茯苓其實是一種寄生在松根上的真菌,分為幾部分,名稱不同,功效也各異。其外表被覆的一層褐色外皮叫茯苓皮,斷面靠外側的疏鬆層因呈淡紅色而叫赤茯苓,內部白色緻密部分稱白茯苓。還有的茯苓中間有一道松根穿過,靠近樹根的部分稱茯神。

茯苓性甘、淡、平,歸肺、胃、腎經。健脾益胃、寧心安神、利水滲濕。主治小便不利、頭身水腫;脾虛洩瀉、婦女帶下;痰飲咳嗽、痰濕入絡、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等症。

這是一味除了治病療疾外滋補養顏功效極佳的中藥,當年廣東應為其主要產地之一。「粵東官兒」帶來的,也算道地藥材了。北宋大學士蘇軾在《東坡雜記》曾說,常吃茯苓可以人面若處子。如未嫁的處女一樣的面色,該是瑩白水嫩中透有些微紅暈的膚色吧。作為茯苓的精華,茯苓霜滋養作用應會更好。據說,慈禧太后就很喜歡茯苓,在她內服的延年益壽的補益方子中,將近一半的方子裡都用到了茯苓。

茯苓性味平和而無毒,常被製成食物,名聲大噪的茯苓餅即為其中佼佼者,甚至已成為北京傳統特產。以茯苓霜和精白麵粉製成薄餅,中間夾有用蜂蜜、砂糖等熬溶的汁液,外加蜜餞乾果等碎仁做成餡心,其形狀如滿月、質地如薄紙、潔白似霜雪,甜美甘香,風味獨特。相傳曾為脾胃失和的慈禧太后所鍾愛,還賜給大臣們食用。

其實,在金元四大家之一張子和的著作《儒門事親》中,就已記載茯苓餅製法:「茯苓四兩,白面二兩,水調作餅,以黃蠟煎熟。」如今吃的茯苓餅已是改良多時了。

茯苓淨面潤肌,健脾安神之功尤佳。養顏名方「三白湯」其中一白就是白茯苓。祛斑增白、潤澤肌膚是每個女性孜孜以求的事,有時候,無需昂貴的化妝品,善用一點藥食兩用的中藥,調理機體,亦可收面白如玉之效。如茯苓,或配以芡實、枸杞與母雞、魚等煲湯,祛濕利水;或配以薏苡仁、山藥等熬粥,調和脾胃。對久病多病、身體怯弱、年老之人亦有益。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