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又叫涼瓜,它是人們喜愛的一種蔬菜,原產地不清楚,但一般認為是原產於熱帶地區。中醫認為,苦瓜可清火明目、緩解勞乏、開胃進食,潤脾壯陽。
一、「唐人魚」換「苦瓜」
話說明朝永樂三年,三保太監鄭和奉聖旨率領士兵三萬人,建造樓船62艘,從南京出發,至泰國、越南、新加坡、龍牙門、馬辰、泗水、帝汶島、呂宋、馬達維亞、馬六甲、斯里蘭卡等地,先後7次,最遠到過印度和非洲東岸,國威遠播,傳播中國文化,交流中外物產,是中國最光榮的宣慰使節。
據明代費信著《星槎勝覽》記載,三保太監當時帶當時去帶去許多蔬菜、菜種,以及魚肉之類。因為生魚離水仍能生存很久,所以帶去不少烏鱧魚 (即生魚),作為船夫的伙食。因為這種魚適宜在亞熱帶繁殖,故傳佈到南洋各地,數百年來,南洋一帶,到處都有生魚上市,產量甚高。後由華僑傳播,而今美洲各地都有它的「子孫」,並成為華僑常吃的魚類之一。外國人也很喜歡吃,稱它為「唐人魚」。
而把魚種傳播到南洋的交換物品,其中之一便是苦瓜。據《星槎勝覽·蘇門答剌國》中一段說:「其有一等瓜,皮若荔枝,如瓜大。未剖之時,其臭如爛蒜;剖開如囊,味如酥油,香甜可口。」這種一等瓜便是苦瓜,是由三保太監帶回中國的。苦瓜適宜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生長,我國廣東、台灣,以及閩南都有生產,其他各省,則不易得見。此外,隨同苦瓜一起在中國落戶的還有燕窩、魚翅,號稱「水果之王」的榴蓮等。與此等名貴產品同批出國,苦瓜可算出身高貴。
二、「苦瓜和尚」——石濤
中國古代吃苦瓜最有名的,當屬明末清初的畫家石濤。
石濤乃是明朝皇族後裔,本姓朱,命苦極。十五歲時明朝覆亡,其父被明唐王所殺。他輾轉逃到廣西全州,出家於湘山寺。一生顛沛流離,到晚年始定居揚州。他自號苦瓜和尚,餐餐不離苦瓜。甚至還把苦瓜供奉案頭朝拜。他對苦瓜的感情,與他的經歷、心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苦瓜和尚石濤國破家亡,但又曾兩次跪迎康熙皇帝,還與不少清室皇族過從甚密,他內心的苦痛矛盾,恐怕也只有在吃苦瓜時才能稍稍體味。
苦瓜和尚的作品中總有一縷苦澀的韻味,與苦瓜的滋味頗有相通之妙,苦瓜與苦瓜的畫、與苦瓜的人,一同「苦」出了神韻,影響了後代一大批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