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劑又名藥酒,系用白酒浸提藥材而制得的澄明液體制劑。(白酒含乙醇量約為50~60%)。
酒劑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內經素問》載有「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醪醴」為指治病的藥酒。
酒劑,為了矯味,常酌加適量的冰糖或蜂蜜。酒本身有行血活絡的功效,易於吸收和發散,因此酒劑通常主用於風寒濕,具有祛風活血、止痛散瘀的功能。但小兒、孕婦、心臟病及高血壓病人不宜服用。
1)酒劑的制備:
酒劑常用冷浸法、熱浸法及滲漉法來制停備。
冷浸法:
將藥材切碎,炮製後,置瓷壇或其他適宜容器中,加規定量白酒,密閉浸漬,每日攪拌1-2次,一周後,每週攪拌一次;共浸漬30d,取上清液,壓搾藥楂,搾出液與上清液合併,加適量糖或蜂蜜,攪拌溶解,密封,靜置至少數派14d以上,濾清,灌裝即得。
熱浸法:
懸浸法:取藥材飲片,用布包裹,吊懸於容器的上部,加白灑至完全浸沒包裹之上,加蓋,將容器浸入水浴中,文火緩緩加熱,溫浸3-7晝夜,取出,靜置過夜,取上清液,藥楂壓搾,搾出液與上清液合併,加冰糖或蜂蜜溶解靜置至少數2d以上,濾清,灌裝即得。此法稱為懸浸法。此法以後改革為隔水加熱至沸後,立即取出,傾入缸中,加糖或蜂蜜溶解,封缸密閉,浸30d,收取澄清液與藥渣壓搾液合併,靜置適宜時間後,濾清,灌裝即得。
熱回流法:按「浸提與分離」回流提取法項下操作。
隨機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