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荊芥 Schizonpeta tenuifolia Briq.的乾燥地上部分。
【炮製方法】
一、淨制 除去雜質,荊芥穗摘取花穗(《藥典85》)。
二、切制 噴淋清水,洗淨,潤透,切段,曬乾(《藥典85》)。
三、炮炙
1.制炭
(1)荊芥炭 取荊芥段,置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時,噴淋水少許,取出,晾乾(《藥典85》)。(2)芥穗炭 取淨荊芥穗,置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時,噴淋水少許,取出,晾乾(《藥典85》)。
2.炒制
(1)炒齊穗 取揀淨的荊芥穗,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即得(《藥典63》)。
(2)炒荊芥 取荊芥段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徽黃色,取出放涼(《規範》)。
3.蜜制 取荊芥咀與蜂蜜拌勻,略潤,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荊芥500g,用煉蜜120g(《河南》)。
4.醋制 取荊芥段加醋炒至大部黑色存性為度。每荊芥段100kg,用醋10kg(《集成》)。
【現代研究】
對荊芥不同藥用部位及炒炭後揮發油的含量進行了測定,對揮發油成分進行了檢測。從全荊芥中檢出兀個組分,其中11種系荊芥揮發油中首次發現;從荊芥炭中檢出27個組分,其中9種為全荊芥中首次發現。其餘18種成分的含量也絕大部分發生改變(葉定江等:中藥通報,(7):20,1985)。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