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法一
藥物組成:紅花、桃仁、皂角刺、吳茱萸各15g,當歸尾30g,炮姜10g,白酒1500ml。
制備方法:將前6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ml,日服次。
主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證屬陰寒型或氣滯血瘀型)。
療法二
藥物組成:制附子45g,細辛15g,紅花、丹參各60g,土元、蒼朮、川芎各30g,大棗20枚,白酒1500ml。
制備方法:將前8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周後,過濾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服30ml,日服2次。
主治:寒濕,血瘀所致的脈管炎,表現為患肢肢端疼痛,蒼白或紫暗,觸之發涼,受寒加劇,未發生潰瘍者。
療法三
藥物組成:馬錢子、木鱉子、白芥子、五靈脂、穿山甲、川烏、草烏、南星、牙皂各30g,生狼毒120g,大戟、甘遂、肉桂、乾薑、麻黃各15g,白酒1000ml。
制備方法:將前15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周後即可取用。
用法:外用:未潰陰疽,將此藥酒調其藥敷患處;已潰陰疽,將此藥酒浸紗布條入瘡口內。每日換藥1次。
主治:因寒濕,痰凝,陰毒所致的陰疽證,如脈管炎等。
療法四
藥物組成:白花丹參、55度白酒各適量。
制備方法:將上藥研成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後,製成5%至10%的藥酒。
用法:口服:每次服20至30ml,日服3次。
主治:血檢閉塞性脈管炎(氣滯血瘀型)。
療法五
藥物組成:生當歸、肉桂各60g,杜紅花、乾薑、花椒各30g,樟腦、細辛各15g,95%乙醇1000ml。
制備方法:將前7味切薄片或搗碎,置容器中,加入乙醇,密封,浸泡7日後,即可取用。
用法:外用:每日用藥棉蘸藥酒在患處(潰後在患處上部),揉擦2次,每次揉擦10分鐘。
主治:脫疽,凍瘡、褥瘡、跌打腫痛等症。
療法六
藥物組成:烏梢蛇、附子各40g,赤芍30g,白酒1000ml。
制備方法:將土藥與白酒一起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7日後即可服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ml,每日早、晚各服1次。
主治:脈管炎,表現為發病肢端疼痛、蒼白或紫暗,觸之發涼,遇寒時症狀加劇。
隨機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