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Acto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 屬鱗翅目,天蛾科。別名水青蛾、長尾月蛾。分佈河北、河南、江蘇、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廣西、四川、台灣等省。
寄主 為害藥用植物山茱萸、丹皮、杜仲等。此外還為害果樹、林木等。
為害特點 幼蟲食葉,低齡幼蟲食葉成缺刻或孔洞,稍大便把全葉吃光,僅殘留葉柄或粗脈。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32—38mm,翅展l00—130mm。體粗大,體被白色絮狀鱗毛而呈白色。頭部兩觸角間具紫色橫帶l條,觸角黃褐色羽狀;複眼大,球形黑色。胸背肩板基部前緣具暗紫色橫帶1條。翅淡青綠色,基部具白色絮狀鱗毛,翅脈灰黃色較明顯,緣毛淺黃色;前翅前緣具白、紫、棕黑三色組成的縱帶1條,與胸部紫色橫帶相接。後翅臀角長尾狀,長約40mm,後翅尾角邊緣具淺黃色鱗毛,有些體略帶紫色。前、後翅中部中室端各具橢圓形眼狀斑1個,斑中部有l透明橫帶,從斑內側向透明帶依次由黑、白、紅、黃四色構 成,黃褐色外緣線不明顯。腹面色淺,近褐色。足紫紅色。卵扁圓形,直徑約2mm,初綠色,近孵化時褐色。幼蟲體長80—10omm,體黃綠色粗壯、被污白細毛。體節近6角形,著生肉突狀毛瘤,前胸5個,中、後胸各8個,腹部每節6個,毛瘤上具白色剛毛和褐色短刺;中、後胸及第8腹節背上毛瘤大,頂黃基黑,他處毛瘤端藍色基部棕黑色。第1—8腹節氣門線上邊赤褐色,下邊黃色。體腹面黑色,臀板中央及臀足後緣具紫褐色斑。胸足褐色,腹足棕褐色,上部具黑橫帶。蛹長40一45mm,橢圓形,紫黑色,額區具1淺斑。繭長45—50mm,橢圓形,絲質粗糙,灰褐至黃褐色。
生活習性 年生2代,以繭蛹附在樹枝或地被物下越冬。翌年5月中旬羽化、交尾、產卵。卵期10餘天。第1代幼蟲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發生,7月中旬化蛹,蛹期10一15天。7月下旬一8月為一代成蟲發生期。第2代幼蟲8月中旬始發,為害至9月中下旬,陸續結繭化蛹越冬。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日落後開始活動,21—23時最活躍,蟲體大笨拙,但飛翔力強。卵喜產在葉背或枝幹上,有時雌蛾跌落樹下,把卵產在土塊或草上,常數粒或偶見數十粒產在一起,成堆或排開,每雌可產卵200一300粒。成蟲壽命7—12天。初孵幼蟲群集取食,2、3齡後分散,取食時先把1葉吃完再為害鄰葉,殘留葉柄,幼蟲行動遲緩,食量大,每頭幼蟲可食100多片葉子。幼蟲老熟後於枝上貼葉吐絲結繭化蛹。第2代幼蟲老熟後下樹,附在樹幹或其他植物上吐絲結繭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秋後至發芽前清除落葉、雜草,並摘除樹上蟲繭,集中處理。
2、利用黑光燈誘蛾,並結合管理注意捕殺幼蟲。
3、此蟲不需單獨防治,結合其他害蟲,使用藥劑兼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