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鳳蝶(Papilio machaonLinnaeus)在全國各地均有分佈,為害防風、白芷、北沙參、小茴香等藥材。幼蟲取食葉片、花及果實,食量大,嚴重影響藥材生長,降低產量。
形態 成蟲體黃色,春型體長24~26毫米,翅展80~84毫米;夏型體長約32毫米,翅展88~100毫米;背脊為黑色寬縱紋。前、後翅具黑色及黃色斑紋,後翅近外緣為藍色斑紋並在近後緣處有一紅斑。卵球形,孵化前呈黑紫色。老熟幼蟲體長52~55毫米,綠色,頭部具黑縱紋,胸、腹部各節背面具短黑橫斑紋。蛹黃褐色,具條紋,頭上有2個角狀突起。
發生規律 每年發生2代,以蛹在灌叢、樹枝上越冬,翌春4~5月羽化。第一代幼蟲發生於5~6月,成蟲於6~7月間羽化;第二代成蟲發生於7~8月間。卵散產於葉面。幼蟲夜間活動取食,受觸動時從前胸伸出臭丫腺,並滲出臭液。
防治方法
1、結合田間管理人工捕殺幼蟲。
2、發生嚴重年份於幼齡期噴灑90%敵百蟲晶體800~1000倍液、20%菊馬乳油3000倍液或21%增效氰馬乳油4000倍液等藥劑。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