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教育–明代

機構設置

明代的針灸醫學發展較快,明代政府相當重視針灸醫學教育。明承襲元制,設立專門的教育與管理機構,中央有太醫院,各府、州、縣設置醫學,促進了針灸醫學教育及醫政管理,明太醫院中仍有針灸一科。

明代所設立的太醫院是國家級的醫藥教育機構,據《明史·職官志》載:「太醫院掌醫療之法。凡醫術十三科,醫官、醫生、醫士專科肄業。曰大方脈、曰小方脈、曰婦人、曰瘡瘍、曰針灸、曰眼、曰口齒、曰接骨、曰傷寒、曰咽喉、曰金鏃、曰按摩、曰祝由。凡醫家子弟,擇師而教之,三年五年一試再試三試乃黜陟之。」上述史料表明,明代太醫院設十三科,針灸仍為其中一科。

教材

規定學習的教科書為《素問》、《難經》、《脈訣》和各科緊要方書,醫學生必須熟讀詳解。但這些書不易讀懂,因此,劉純於洪武二十一年著有《醫經小學》,其中包括本草、脈訣、經絡、治法和運氣共六卷,將醫學知識撮要編成韻語,便於初學。萬曆四年李梴編《醫學入門》,也仿照《醫經小學》編成韻語,並且在下面還加以註解。首先是釋方,其次為歷代醫學姓氏、診斷、針灸、本草、內科、女科、小兒科和外科。雖然《醫經小學》和《醫學入門》並非作為太醫院學習的教科書,但當時一般醫生都樂意採用它作為入門的教本。


《醫經小學》

  《醫經小學》


《醫學入門》


《醫學入門》

教學方法

明代醫生的教育,主要是家傳世業,凡屬醫家子弟,選入太醫院學習,推選堪任教師的二或三人,教習醫術。

考試方法

明代似乎並無醫學入學考試制度,學生的來源,可從醫家子弟中挑選,但每隔三至五年要舉行考試,三試不及第者即予淘汰之。

明代各府、州、縣均設置醫學,掌執地方醫學教育,針灸學也列入其中。但對於地方醫學教育,明代不如元代重視,只設考官,主持考試。明代無論中央和地方設立的教育機構,都從考試來選拔醫官,並作為量材取用的標準,如《明史·凌雲傳》就有「孝宗聞雲名,召至京,命太醫官出銅人,蔽以衣而試之,所刺無不中,乃授御醫」的記載。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