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基礎 百藥煎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潤肺化痰;止血止瀉;解熱生津。主久咳勞嗽;咽痛;口瘡;牙疳;便血;血痢;洩瀉;脫肛;暑熱口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布包;或為丸,噙化;或作散。外用:適... 2017年01月08日 閱讀 14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人參娃兒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行氣止痛。主兩目視物昏花;脘腹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治療眼球玻璃體混濁,並治胃腹疼痛。 【... 2017年01月07日 閱讀 13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椿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 除熱,燥濕,澀腸,止血,殺蟲。治久痢,久瀉,腸風便血,崩漏,帶下,遺精,白濁,蛔蟲。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研末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熬膏塗... 2017年01月07日 閱讀 142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黃酒的功效與作用 黃酒的功效與作用(藥用價值) 黃酒,性溫,味甘苦辛,有毒,大熱,氣味芳香,入心肝肺胃經;能中能散,宣行藥勢,具有活血通絡、散寒、祛風的作用,可治療風寒祛痛、筋脈攣急... 2017年01月07日 閱讀 12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古鈕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散血,消腫。治痢疾,淋病,目赤,喉痛,疔瘡。 1《廣州植物誌》:清涼散熱,可治輕微的喉痛。 2《南寧市藥物誌》:治眼紅腫痛及痢疾。 用法... 2017年01月07日 閱讀 11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倒根蓼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咳嗽痰多;痢疾;腹瀉;癰瘡腫毒;牙齦腫痛;口糜;崩漏;痔瘡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鮮品15-25g。外用... 2017年01月07日 閱讀 12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六軸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燥濕;散瘀止痛;定喘;止澱。主風寒濕痺;歷節腫痛;跌打損傷;喘咳;瀉痢;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0.1-0.3g;煎湯,0.3-0.9g;... 2017年01月07日 閱讀 12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杏仁有苦甜 功效有差異 杏仁是薔薇科木本植物杏、山杏、野杏的種仁,味苦者為苦杏仁,味甜者為甜杏仁,二者功效也有差異。 苦杏仁味苦,性微溫,有小毒,具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配伍不同... 2017年01月07日 閱讀 14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竻慈姑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健胃消食。主熱病口渴;岳熱咳嗽;小便黃赤;腎炎水腫;白帶;風濕痺痛;跌打腫痛;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小兒頭瘡;胎毒;痄腮;淋巴結結核;... 2017年01月07日 閱讀 14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棘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斂瘡解毒。主臁瘡。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綱目》:治脛臁瘡,搗敷之,亦可曬研,麻油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年01月07日 閱讀 13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