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

【出處】《本經》

【拼音名】ǒu

【別名】光旁(陸璣《詩疏》)。

【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肥大根莖。秋、冬及春初採挖。

【化學成份】藕(根莖)含澱粉、蛋白質、天門冬素、維生素C。還含焦性兒茶酚、d-沒食子兒茶精、新綠原酸、無色矢車菊素、無色飛燕草素等多酚化合物共約0.3%,以及過氧化物酶。

【性味】

甘,寒。

1《別錄》:寒,無毒。

2《本草蒙筌》:甘,寒。

3《本草經疏》:生者甘,寒;熟者甘,溫。

【歸經】

入心、脾、胃經。

1《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脾經。

2《本草經疏》:入心、脾、胃三經。

3《要藥分劑》:入心、肝、脾、胃四經。

4《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經。

【功能主治】生用:清熱,涼血,散瘀。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熱淋。熟用:健脾,開胃,益血,生肌,止瀉。

1《本草經集注》:藕汁,解射罔毒、蟹毒。

2《別錄》:主熱渴,散血,生肌。

3《藥性論》:藕汁,能消瘀血不散。

4崔禹錫《食經》:主煩熱鼻血不止。

5孟詵:生食之,主霍亂後虛渴、煩悶、不能食;蒸食甚補五臟,實下焦。

6《本草拾遺》:消食止洩,除煩,解酒毒,壓食及病後熱渴。

7《日華子本草》:破產後血悶,生研服亦不妨;搗罯金瘡並傷折,止暴痛;蒸煮食,大開胃。

8《日用本草》:清熱除煩,凡嘔血、吐血、瘀血、敗血,一切血症宜食之。

9《滇南本草》:多服潤腸肺,生津液。

【用法用量】內服:生食、打汁或煮食。外用:搗敷。

【注意】贊寧《物類相感志》:忌鐵器。

【附方】

1治時氣煩渴不止:生藕,搗絞取汁一中盞,入生蜜一合,攪令勻,不計時候,分為二服。(《聖惠方》)

2治霍亂吐不止,兼渴:生藕一兩(洗,切),生薑一分(洗,切)。上二味,研絞取汁,分三服,不拘時。(《聖濟總錄》姜藕飲)

3治上焦痰熱:藕汁、梨汁各半盞,和服。(《簡便單方》)

4治紅白痢:藕一斤,搗汁,和蜜糖,隔水燉成膏服。(《嶺南採藥錄》)

5治小便熱淋:生藕汁、地黃汁、葡萄汁各等分。每服半盞,入蜜溫服。(《綱目》)

6治凍腳裂坼:蒸熟藕搗爛塗之。(《綱目》)

7治麥芒及塵土並物入眼不出:大藕一截,洗淨搗爛,以帛子裹於眼上,挹取汁,落眼中。(《普濟方》)

8治眼熱赤痛:取蓮藕一個,連節,以綠豆入滿其中空處,水數碗,煎至半碗,連藕食之。(《嶺南採藥錄》)

【各家論述】

1孟詵:產後忌食生冷物,惟藕不同生冷,為能破血故也。

2《本草經疏》:藕,生者甘寒,能涼血止血,除熱清胃,故主消散瘀血,吐血、口鼻出血,產後血悶,罯金瘡傷折及止熱渴,霍亂,煩悶,解酒等功。熟者甘溫,能健脾開胃,益血補心,故主補五臟,實下焦,消食,止洩,生肌,及久服令人心歡止怒也。

3《本草匯言》:藕,涼血散血,清熱解暑之藥也。其所主,皆心脾血分之疾。如陳氏方,治熱渴煩悶,大氏方,治產後瘀血,孟氏治霍亂水洩,皆屬熱邪為患者,取此清芳寒潔、甘淡之味以涼解之,如血熱血滯之病,悉潛消而默化矣。第生食過多,不免有動冷氣,不無腹痛腸滑之虞耳。如煮熟食,能養臟腑,和脾胃。

4《重慶堂隨筆》:藕以仁和產者為良。熬濃汁服,既能補血,亦能通氣,故無膩滯之偏。

5《隨息居飲食譜》:藕以肥白純甘者良。生食宜鮮嫩,煮食宜壯老,用砂鍋桑柴緩火煨極爛,入煉白蜜收干食之,最補心脾。若陰虛、肝旺、內熱、血少及諸失血證,但日熬濃藕湯飲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藥可也。

【摘錄】《*辭典》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