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山漢簡
出土地點:湖北省荊州江陵縣張家山M247漢墓(墓藏年代為漢代呂後至文帝初年)
出土年代:1983年
質地:竹簡
收藏單位: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簡介:《脈書》是《靈樞·經脈》的一種祖本,共2028字,約在西漢初期被抄寫在65枚竹簡上,其內容可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論述病候,自頭至足依次敘述了67種疾病的名稱及簡要症狀,涉及內、外、五官、婦、兒科病症,其中內科病約占2/5,不同於馬王堆醫書《五十二病方》側重於外科病;第二部分內容與馬王堆醫書《陰陽十一脈灸經》甲、乙兩本完全相符,且所保存的文字較甲本多332字、較乙本多122字,使《陰陽十一脈灸經》在更大程度上得以復原成為可能。第三部分內容與馬王堆醫書《陰陽脈死候》基本相同,且多出69字,其中說:「夫留(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動。動則實四支(肢)而虛五臧(髒),五臟虛則玉體利矣。」是目前書已知古籍中最早甲「流水」與「戶樞」的比喻論述人體運動有利健康的原理。第四部分用四言韻體論述人體骨、筋、血、脈、肉、氣等6種組織或生理機能及其發病為「痛」的症候特徵;第五部分內容與馬王堆帛書《脈法》基本相同,且多出124字,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彌補帛書缺文。
《引書》共3235字,約西漢呂後二年(公元前186年)前抄寫在113枚竹簡上,其內容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論述四季養生之道,篇首指出:「春產(生)、夏長、秋收、冬藏(藏),此彭祖之道也」,接著依四季之序介紹各季的養生方法,這一部分的基本精神與《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載養生·養長·養收·養藏之道相同,即養生必須順應自然界的運行規律。第二部分論述導引術式及其作用。該部分共載導引術110種,除去重複者還有101種。其中述術式者85種,用於治病有50種,僅述功用者有16種。可見,漢初以前運用導引治療疾病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引書》是漢初之前醫療導引術的一次總結。《引書》所載導引術與馬王堆帛畫《導引圖》相比較,兩者風格相近,命名原則相同。而《引書》所載導引種數更多。內容更豐富,除了折陰、熊經、引膝痛、引聾和引頹等5種導引名稱相同(其中3種名同術異)外,帛畫所載導引數只有《引書》的2/5左右,而且單個動作的靜態畫面,很難反映導引的動態過程,更難描述呼吸、意念方面的要領,《引書》則可以彌補這些不足。總之,《引書》的發現,為研究漢以前導引術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第三部分討論了致病因素、防治方法以及養生理論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