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北五味子需求量增加,價格攀升。許多農民都嘗試著人工栽培,但成活率不理想,不僅影響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而且也浪費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現介紹一套移栽保苗技術,供農民朋友參考試驗。
首先是整地
選擇肥沃、偏陰、不積水的地塊。改變傳統的坑栽為溝栽。因為五味子的根穿透力較差,是以不定根吸收水分和養分,所以要活化土層,模仿其原生態生長條件。按行距1.5米,挖50厘米寬,40厘米深的溝。
挖出的土按表土、心土分開放置。先在溝底鋪一層秸稈,既是有機肥又可防澇排水,(以5厘米為宜)。然後一層農家肥一層心土回填,填至多半後,將生物肥、農家肥和表土回填,回填土要高出地表20厘米以上,防止下沉凹陷。等回填土沉實後便可移栽。
其次是移栽
以秋季10月份較好,也可在春季3—4月移栽。為奪早期豐產,畝需苗900株左右。以二年生大苗為好。株距以50厘米為宜。等奪得早期豐產,騰蔓較發達後,再按1米遠株距疏掉多餘部分。移栽時要防止窩根,覆土埋到苗根脖處即可。踩實做埂澆透水後,上面要覆蓋5厘米厚的落葉或稻草。保溫、保濕、活化土層,同時也可省去頻繁澆水、松土的麻煩,對雜草也有一定的鎮壓作用。覆蓋措施是提高北五味子成活率和產量的技術關鍵。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