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在我國種植、應用有近2000年的歷史,主要用於藥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葉(蘇葉)、梗(蘇梗)、果(蘇子)均可入藥,嫩葉可生食、做湯,莖葉可醃漬。近些年來,紫蘇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質及營養成分,成為一種備受關注的多用途植物,經濟價值很高。紫蘇全株均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具有低糖、高纖維、高礦質元素等。俄羅斯、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對紫蘇屬植物進行了大量的商業性栽種,開發出了食用油、藥品、醃漬品、化妝品等幾十種紫蘇產品。
栽培技術
一、栽培方式及栽培季節 長江流域及華北地區可於3月末至4月初露地播種,也可育苗移栽,6至9月可陸續采收,保護地9月至翌年2月均可播種或育苗栽種,11月至次年6月收穫。
二、種子處理及催芽 紫蘇種子屬深休眠類型,采種後4至5個月才能逐步完全發芽,如果要進行反季節生長,進行低溫及赤黴素處理均能有效地打破休眠,將剛采收的種子用100微升/升赤黴素處理並置於低溫3℃及光照條件下5至10天,後置於15℃至20℃光照條件下催芽12天,種子發芽可達80%以上。
三、播種育苗 江南地區育苗以3月中旬用小拱棚播種育苗的方法最佳。每公頃用種量3千克。按種植面積的8%至10%準備苗床,苗床播種量為10至14克/平方米。播前苗床要澆足底水,種子均勻撒播於床面,蓋一層見不到種子顆粒的薄土,再均勻撒些稻草,覆蓋地膜,然後加小拱棚,以保溫保濕,經7至10天即發芽出苗。注意及時揭除地膜,及時間苗,一般間苗3次,以達到不擁擠為標準,苗距約3厘米見方。為防止秧苗瘋長成高腳苗,應注意及時通風、透氣。進入4月份即可揭除小棚薄膜,促使植株粗壯,增強定植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
四、整地定植土壤 在定植前10至15天進行深耕曬壟,每公頃施復合肥1500千克,人糞尿45000千克,垃圾肥75000千克作為基肥。整地做成1.2米毛壟,淨壟面0.9米,要求壟面平整。在定植前噴灑除草劑都爾,用量1500克/公頃,噴藥後除定植穴外,盡量做到不破壞土表除草劑液膜。兩天後進行定植,這樣可使整個生長季節沒有草害發生。定植一般在4月中旬,秧苗有2至3對其葉時進行。每壟定植6行,株行距均為0.15米。除露地栽培,紫蘇可根據不同食用目的,利用保護地進行栽培,如
1、芽紫蘇將種子播於用300毫克/升赤黴素溶液濕潤過的苗床或一些簡易的育苗盤,當紫蘇長至具有4片真葉時,齊地面剪斷,收穫芽紫蘇。
2、穗紫蘇北方冬季利用溫室生產,由於日照短,可以促進花芽分化,南方地區可用黑膜覆蓋,使日照縮短到6至7小時,當長6至7片真葉時抽穗,穗長6至8厘米時可以收穫穗紫蘇。
五、田間管理 生產期間看長勢及時追施尿素7至8次。在整個生長期,要求土壤保持濕潤,利於植株快速生長。定植後20至25天要摘除初茬葉,第四節以下的老葉要完全摘除。第五節以上達到12厘米寬的葉片摘下醃製。有效節位一般可達20至23節,可採摘達出口標準的葉40至46張。紫蘇分枝力強。對所生分枝應及時摘除。
在管理上,要特別注意及時打杈。由於紫蘇的分枝力強,如果不摘除分枝,既消耗了養分,拖延了正品葉的生長,又減少了葉片總量而減產。打杈可與摘葉采收同時進行。對不留種田的紫蘇,可在9月初植株開始生長花序前,留3對葉進行打杈摘心,此3對葉片也能達到成品葉的標準。
六、病蟲防治 病蟲害很少出現,如出現銹病,可用50%托布津1500倍液進行防治,連續噴藥兩次,每週一次。
為害紫蘇的害蟲,主要是蚱蜢和小青蟲,使葉片穿孔失去商品價值。在防治上,可採用殘效期短的強力殺蟲劑噴治。噴藥一定要在葉片採摘後立即進行,為降低農藥殘留量,可延後下一次採葉時間,兩對葉片同時採摘。
七、葉片的采收 菜用嫩莖葉,可隨時採摘。作出口商品的紫蘇,需按標準采收,其采收標準是葉片中間最寬處達到12厘米以上,無缺損、無洞孔、無病斑。一般於5月下旬或6月初,若秧苗健壯,從第4對至第5對其葉開始即能達到採摘標準。6月中、下旬及7月下旬至8月上旬,葉片生長迅速,是采收高峰期,平均3至4天可以採摘一對葉片,其他時間一般每隔6至7天采收一對葉片。從5月下旬至9月上旬,一般可采收20至23對合格的商品葉,醃製後可達株產120克左右。
作藥用的蘇葉,於秋季種子成熟時,即割下果穗,留下的葉和梗另放陰涼處陰乾後收藏。
八、采種 以收穫種子為目的時,應適當進行摘心處理,即摘除部分莖尖和葉片,以減少莖葉的養分消耗並能增加通透性。在花蕾形成前需追施10千克速效氮肥一次,10千克過磷酸鈣一次。由於紫蘇種子極易自然脫落和被鳥類採食,所以種子40%至50%成熟時割下,在準備好的場地上晾曬數日,脫粒,曬乾。如不及時采收,種子極易自然脫落或被鳥吃掉。